第118章(6 / 7)
同学们都有些意外,就连站在教室后面听的何秀珍也不动声色挑了挑眉。
在十双眼睛的注视中,谢苗轻松随意地开了口。流利的伦敦腔带着一点优雅自持,又带着点轻幽默,拉家常一般将大家引入对英国饮食文化的探讨。
“纵观历史,中国人对吃永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有八大菜系,我们有煎炒烹炸,我们有丰富多样的食材。我们可以写一本书,将它命名为《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大概会比英汉词典还要厚,英国人却只有舌尖上的土豆……”
她说得自然流畅,所有人全渐渐入了神,听到有趣处还会跟着一起笑。
这时候,三分钟就显得太过短暂。
等谢苗说:“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同学们都有些意犹未尽。
“你对英国的饮食文化很有研究?”何秀珍突然用英语问。
“不算有研究。”谢苗回,“就是看英文原版书的时候从中窥得一二。”
“哦?你还看过英文原版书?”
何秀珍来了点兴趣,“说说你都看过哪些书,对哪一本印象最为深刻。”
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傲慢与偏见》了。
可能是有切身经历,谢苗提起这本书颇有见解,英语也像不需要思考似的,张嘴就来。
同学们听着听着都愣了,有时候她语速稍快,他们甚至有些听不懂。
这个谢苗,口语这么厉害的吗?
一片震惊中,何秀珍率先笑着鼓起掌,“不错。”
↑返回顶部↑
在十双眼睛的注视中,谢苗轻松随意地开了口。流利的伦敦腔带着一点优雅自持,又带着点轻幽默,拉家常一般将大家引入对英国饮食文化的探讨。
“纵观历史,中国人对吃永远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有八大菜系,我们有煎炒烹炸,我们有丰富多样的食材。我们可以写一本书,将它命名为《舌尖上的中国》,这本书大概会比英汉词典还要厚,英国人却只有舌尖上的土豆……”
她说得自然流畅,所有人全渐渐入了神,听到有趣处还会跟着一起笑。
这时候,三分钟就显得太过短暂。
等谢苗说:“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同学们都有些意犹未尽。
“你对英国的饮食文化很有研究?”何秀珍突然用英语问。
“不算有研究。”谢苗回,“就是看英文原版书的时候从中窥得一二。”
“哦?你还看过英文原版书?”
何秀珍来了点兴趣,“说说你都看过哪些书,对哪一本印象最为深刻。”
印象最深刻的,当然是《傲慢与偏见》了。
可能是有切身经历,谢苗提起这本书颇有见解,英语也像不需要思考似的,张嘴就来。
同学们听着听着都愣了,有时候她语速稍快,他们甚至有些听不懂。
这个谢苗,口语这么厉害的吗?
一片震惊中,何秀珍率先笑着鼓起掌,“不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