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然而,林妈妈却支支吾吾,半晌没说话,四个丫头也低下了头,崔清一开始还有些困惑,直到她后知后觉地意识到——

  “不会吧!她们都不会写字的吗!”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药方,作者君是按《干姜、细辛、五味子治疗中医咳嗽的机制探微》这篇论文编的,请勿当真

  第5章 哭踊

  唐朝的识字率已经很难找到具体数据,但研究表明,清朝光绪年间,女子识字率近为2%-10%,在印刷术尚未普及的唐朝,这个数字还会更低。

  [而且,识字有本书即可,]及时回来的陈仁按了按额角,[写字却要笔墨纸砚,更难获取。]

  道理我都懂,崔清一脸懵比,可现在怎么办!自己写是万万不能,初学与入门的书法差别无法用抱病来解释,而家书也必须得寄出去,丈夫死了,居然不给娘家人报个信,这像话吗?

  她靠在抱枕上,陷入沉思,唯今的突破口,只能放在送亲的亲戚身上了。

  几个小组群策群力,从数个问题着手,推演林妈妈的各种反应及应对方案,成功从她身上撬开了十三娘的来历。

  崔清原自博陵崔氏二房,自小在博陵长大,母亲早逝,父亲官拜荥阳长史——现在的河南郑州附近,上任后带走儿子,留下待字闺中的十三娘,送亲之日俗事缠身无法赶回,委托长安任职的叔父代为照看,崔氏乃五姓七族的领头羊,门第最为清高,只在五姓七望中联姻,从林妈妈的言行谈吐来看,叔父并不满意这桩婚事。

  十三娘所嫁之人,为太宗曾孙,建宁公李休道之子,历史小组遍查文献,却没发现唐朝名叫李玦的宗室,史书上只记载李休道一子名琚,但是,通过这个身份,他们总算确认了崔清所处的具体时代。

  [李隆基也是太宗曾孙,]陈仁转达历史小组的推测,[所以你大概在唐睿宗或唐玄宗时期。]

  她正待回应,便听帘声掀动,黄鹂探头又急又快地叫了一句,好像在说谁寻死,这声喊唬得林妈妈立时起身轰她,崔清若有所思,拨开床帐就要下地。

  “林妈妈,怎么了?”她含糊着发音问,香墨看着林妈妈的脸色,手脚一时不知该往何处放。

  弹幕翻译着翠竹的话,[四郎的丫鬟发现惜雨上吊自杀,对了,今晨你婆婆讨论葬礼仪式,所说李四郎就是李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