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能拦下地方呈上来状告他的奏本,能让左通政卖我个面子,右通政呢?你能堵住卫成的嘴?拿什么堵?”

  “你把他调出去啊,让他去其他衙门。”

  “莫说我做不了他的主,就算把他调出去了,他听说之后还是能报给皇上。都忘了煤城那件大案?通政司这边什么风声没听到,皇上已经把钦差大臣派出去了。如今谁都知道有冤屈找卫成,别人都不管他也会帮着出头,这事怎么瞒得住?”

  他夫人听完崩溃了:“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就看咱们儿子送命??你怎么那么狠心???”

  因为儿子的事,刘大人称病已经有两日了,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说赶明进宫去主动请罪,儿子肯定保不住了,他当爹的官帽也可能丢,但是刘家不能倒。等底下告上来,皇上问责,阖府都要搭上,现在去请罪还能求一线生机。

  第149章

  通政司衙门里几个官员还在商量是不是去探个病,同刘大人说说,让他安心调养身体,衙门一切都好不必挂心。

  他们没来得及去,就听说刘大人进宫了。

  为什么事谁也不清楚,晚些时候得知皇上动了真怒。刘大人是满身沧桑出宫来的,官帽倒是没摘,皇上还不知道情况严重到什么地步,准备等个确切的说法。

  因为地方官员欺上瞒下贪了拨下去的工程款导致修筑起来的堤坝完全不能抗洪,这个造成的损失肯定不会小,淹覆田地多少,冲垮房屋多少,又有多少百姓因此丧命……看到这数字他才能决定怎么定罪。

  虽然动了肝火,刘大人主动进宫来请罪这个行为还是起了作用,皇上本来想着定罪量刑的时候要把自首这点考虑进去,适当的给他减一点。

  通政使刘大人当官也有三十年了,小的疏漏也有,没犯过大错,前几年对国丈一家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确有不作为之嫌,不过当时皇上势微,他顺着国丈算是自保,皇帝也不愿意再做追究。本来皇帝想着再让他干一届,后面他退了就直接把卫成提拔上来,都想不到这节骨眼他儿子竟酿出大祸。

  贪污款项这个事,不是哪一个官员就能做成,怕是跟头年办那出大案一样,要牵出一批。还不光是地方官,这些朝廷拨巨款的工程项目都有工部官员负责,哪怕是地方上以服徭役的名义征集的人手去做,项目完成之后工部这边也要负责验收。既然是投入使用的东西,那验收肯定是合格的,它一点儿抗洪能力都没有,凭什么合格的?

  刘大人出宫之后,皇帝传了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只知道不会是好事情,来传话的太监跑得飞快,说皇上心情不佳让他搞快点别耽搁。六部尚书是顶顶大官,在本朝属从一品,里面最年轻的一个也马上五十了,工部这位岁数和通政使差不多大,他年逾花甲,又因为常年劳心,鬓发已然斑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