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白不理解狸花儿的反应,宗政鸢一拍狸花儿小脑袋:“嘿你个没良心的。”狸花儿追着宗政鸢咬,宗政鸢倒是真笑了:“你这只土猫,还真他妈像我。”

  宗政鸢把手放在脑门上,愣愣地出神。

  小白和狸花儿在他身上追逐嬉戏,玩得很高兴。

  小白……不知道怎样了。

  窗外的树叶子被秋风一拂,哗啦啦掉。这么快就秋天了,宗政鸢想,明年春天,不知道还有没有桃花雪。

  研武堂收到驿报,山东玉米种子已经入库。王修拿着宗政鸢的回报,心里犹豫。山东已经收了,那……辽东呢?

  李奉恕没说什么。

  武英殿听政,督察御史李至和把邬双樨的折子拿出来说。摄政王看这老头子一眼,老头子一本正经。

  杨阁老还是那个观点,辽东属于尾大不掉,目前看坚壁清野退守山海关是最好的办法。摄政王是挺烦他的,但是杨阁老领兵部多年,他看到的只有实际:税收,军费。

  “凡匈奴之策,不过二科:武夫尽征伐之谋,儒生讲和约之亲。若遣军追讨,报其侵暴,徒兴巨费,不损于彼,此为策之最末。安边固守,于计为长。”杨阁老慢悠悠道,“斥候之郊,非耕牧之地。坚壁清野,整兵缮甲,保民全境,不出山海关。”

  何首辅道:“何承天说得有理,只他以匈奴说魏寇——匈奴为化外,魏宋皆为割据,并无臣与不臣。如今辽东为治下,辽东人为晏民,山海关外亦为国土,沃野千里,岂是区区‘斥候之郊’?杨阁老说辞我从不苟同,只一点倒是说在关键处:女真人为辽东之民,如今不过是造反叛乱,与河南李鸿基并无二异。杨阁老曾力主招抚高若峰,慷慨陈词民为兵事所苦甚久,招抚实为终止兵祸上策。现在看来,还是杨阁老看得长远。以抚为主,保全民生,天子国土,一寸不失。”

  兵部侍郎罗靖干脆问道:“首辅说得对,我只问如果作物进建州了,如何?”

  何首辅反问:“番薯不是也进大晏了?作物传播,你挡得住?”

  徐阁老昨儿刚骂过摄政王,今天可能没兴致了背子曰诗云的了,撩起眼皮很平静地插一句:“这只是在问陛下,是否视辽东为王土,辽东之臣为王臣。坚壁清野也无不可,饿死辽东之民,失天下民心,守个山海关,不知道有什么用。”

  山海关里,还有个李鸿基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