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4 / 7)
两人说着,顾泽慕便顺势提到了詹世杰。
霍云藏不疑有他, 毕竟想要治水,詹世杰是不可能绕过的话题。
霍云藏道:“其实‘宽河滞沙’的法子自古有之, ‘宽河滞沙’即扩宽河道, 使其容纳洪水和泥沙, ‘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当年大禹治水便采用了这样的法子,后来西汉贾让更是在其上又提出了更明晰的见解。千百年来,中原地区都是依照此法治理黄河,在明安先生的笔记中,更是有着详细的治理办法。”
顾泽慕听他对这种法子似乎很推崇,便疑惑地问道:“既如此,为何当年詹世杰治理黄河三年,黄河泛滥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发严重了?”
霍云藏摆了摆手:“因为当年黄河泛滥不仅是天灾还是人祸。”
顾泽慕神色一凝:“此话何意?”
霍云藏道:“我朝自立朝以来,社稷平稳,以至于人口逐年增多,黄河两岸土地肥沃,不少百姓在此繁衍生息。顾舍人既然对黄河之事如此清楚,就该知道,黄河上游两岸已经尽数成为了良田,居住的百姓不下万人,若要‘宽河滞沙’,势必要退田还河,这些百姓又该怎么办?詹大人要退田,是要了他们的命,他们如何肯乖乖听话?”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何至于称得上人祸?”顾泽慕淡淡道,“于百姓来说,他们所求的无非是三餐温饱,若是为官者做不到,那也是官员的问题,又怎能将这一切都推到百姓身上?”
霍云藏看着顾泽慕,目光中似有深意:“我见朝中官员大多只在意升官发财,少见顾舍人这般忧国忧民的。”
顾泽慕没有丝毫心虚,直视回去:“霍公子不在庙堂,许是对我朝官员多有误解。”
霍云藏淡淡一笑:“或许是吧。”
顾泽慕却并不打算跟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结:“那依霍公子,应该如何治理?”
霍云藏道:“明安先生的笔记中不仅仅只是提到了‘宽河滞沙’,还有另一个所谓‘束水攻沙’之法。上面所写‘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饱则夺河’,若是缩窄河床,以水流的冲击力,将泥沙冲刷下去,也照样能够将泥沙冲入海中。”
顾泽慕心中一沉:“所以霍公子的意思是,这种方法更合适治河?”
“不,恰恰相反,这种法子治标不治本,只能让黄河得到短暂安宁,而且一个不注意,很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返回顶部↑
霍云藏不疑有他, 毕竟想要治水,詹世杰是不可能绕过的话题。
霍云藏道:“其实‘宽河滞沙’的法子自古有之, ‘宽河滞沙’即扩宽河道, 使其容纳洪水和泥沙, ‘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当年大禹治水便采用了这样的法子,后来西汉贾让更是在其上又提出了更明晰的见解。千百年来,中原地区都是依照此法治理黄河,在明安先生的笔记中,更是有着详细的治理办法。”
顾泽慕听他对这种法子似乎很推崇,便疑惑地问道:“既如此,为何当年詹世杰治理黄河三年,黄河泛滥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发严重了?”
霍云藏摆了摆手:“因为当年黄河泛滥不仅是天灾还是人祸。”
顾泽慕神色一凝:“此话何意?”
霍云藏道:“我朝自立朝以来,社稷平稳,以至于人口逐年增多,黄河两岸土地肥沃,不少百姓在此繁衍生息。顾舍人既然对黄河之事如此清楚,就该知道,黄河上游两岸已经尽数成为了良田,居住的百姓不下万人,若要‘宽河滞沙’,势必要退田还河,这些百姓又该怎么办?詹大人要退田,是要了他们的命,他们如何肯乖乖听话?”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何至于称得上人祸?”顾泽慕淡淡道,“于百姓来说,他们所求的无非是三餐温饱,若是为官者做不到,那也是官员的问题,又怎能将这一切都推到百姓身上?”
霍云藏看着顾泽慕,目光中似有深意:“我见朝中官员大多只在意升官发财,少见顾舍人这般忧国忧民的。”
顾泽慕没有丝毫心虚,直视回去:“霍公子不在庙堂,许是对我朝官员多有误解。”
霍云藏淡淡一笑:“或许是吧。”
顾泽慕却并不打算跟他在这个问题上纠结:“那依霍公子,应该如何治理?”
霍云藏道:“明安先生的笔记中不仅仅只是提到了‘宽河滞沙’,还有另一个所谓‘束水攻沙’之法。上面所写‘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饱则夺河’,若是缩窄河床,以水流的冲击力,将泥沙冲刷下去,也照样能够将泥沙冲入海中。”
顾泽慕心中一沉:“所以霍公子的意思是,这种方法更合适治河?”
“不,恰恰相反,这种法子治标不治本,只能让黄河得到短暂安宁,而且一个不注意,很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