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举原本是笃定萧纲不敢拿他如何的, 毕竟乌衣巷的招牌太大, 而从王筠的只字片语里都能听出外面已经乱的不行了, 这时候动谢家,是弊大于利。

  更何况“婚宦失类”在士族之中实在是不亚于人畜相x的大逆不道,作为曾力拒胡人南下的谢安之后,谢家的自尊心也不允许他们为了生存而放弃作为谢家子的尊严。

  然而谢举没想到, 萧纲竟能丧心病狂至此,居然会在封锁了乌衣巷后纵火烧了整个乌衣巷。

  谢家的乌衣巷在秦淮河的南岸,当初选择此处建宅, 便是看在临近水边不畏火患,且旁边便是城中禁军驻守之处,“乌衣”便指的是禁军的军服。

  乌衣巷历经几朝却没有经过多少扩建,概因它周边已经没有多少能扩建的地方,所以住在乌衣巷中的都是谢家的核心弟子, 萧纲这一把火, 简直是想烧掉谢家绵延的希望。

  门口有禁军把守, 家中又有家丁巡视,所以当大火蓦地燃起时,谢举立刻意识到了是旁人纵火,迅速传令家中子弟往密道所在的朱雀楼聚集,因为起火时是半夜,消息传达速度太慢,有些谢家子人虽然聪慧,可经历的事情太少了,谢举下令聚集时还慢慢吞吞的修整仪容、或是收拾细软,耽误了许多时间。

  乌衣巷中的宅院大多是木质建筑,火势发展的太快,唯有朱雀楼因为密道在此内外都是石头修建,又叫石头楼,谢举是个有决断的,当火势蔓延到朱雀楼的二门外时,他就立刻带领已经到来的所有谢家子弟退入了密道,关闭了石门,将大火阻挡在了外面。

  这一场大火,烧掉了乌衣巷中谢家几百年的积累,也烧掉了谢家一半的嫡系子弟,包括七位在朝中任流内高品的官员和两位在家中教导子弟的宿老,损失不可谓不严重。

  大火烧了一天一夜才将乌衣巷燃烧完,谢家仅剩的子弟即使躲在密道之中都能感受到要被火蒸熟一般,更别说家中还活着却无法逃脱大火的人。

  乌衣巷的地道通到的是建康正南的朱雀门,这座门现在也是禁卫军把守,谢举不敢带着家中子弟立刻离开,而是借着在朱雀密道中的米粮和物资硬生生逗留了十日,才派了人出去打探动静。

  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一场大火烧掉的不止是乌衣巷,还是谢家在各地的基业。

  萧纲想要对谢家动手不是一时起意,所以在放火之前,东宫势力中的王、顾、朱、张、徐等几家势力就齐齐向谢家在各地的庄园、产业动了手。

  谢家在南朝盘踞这么多年,早就枝繁叶茂,在建康乌衣巷中的只是在朝中为官保持门第不倒的子孙,在三吴、在江州等地还有不少谢家的产业,尤其以庄园众多著称。

  由于士族不用交税,满门士人的谢家人在庄园中收拢了不少流民为荫户,举凡谢家需要的物资,无论是衣食住行都是庄园所产,他们在各地占据了最好的土地、最好的桑田、最好的池塘,因为谢家的门第和声名,也因为谢家在朝中历任朝宰盘根错节,即使眼红的人不少,也没人敢打谢家的主意。

  如今谢举带着建康仅剩的谢家子在地道里躲避了不过十余人,再出来时已经是物是人非,谢家的基业都被梁国几大高门瓜分的干干净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