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期,“唯成分论”都十分盛行。

  这是一个“出身”决定命运的年代。

  父母都是贫农、工人、军人,那你就是根正苗红的好分子,父母是“黑五类”,那你就是资本主义的坏苗子,要接受大家的批评和改正。

  根正苗红的好分子,不论是上学还是工作,都比其他人更有利,高考恢复前的工农兵大学甚至只接受公社推荐的好分子去上大学。

  无论是学校里选班干部,还是工作单位升职加薪,其实都会考虑一下本人的家庭成分,这个风气一直到八十年代才慢慢改善。

  哪怕是像祝原这样看似成熟的孩子,心里其实也很在意这一点。

  祝原说:“有了这个奖状,以后我们周围的邻居再也不敢欺负我们了。”

  他们是被公安局表彰过的,在这个年代,这份荣誉连整个食品厂和他们的学校都与有荣焉。

  以后再有人敢拿他们母亲的身世说事儿,祝家三兄妹就能拿这个奖状刚回去。

  他们可是见义勇为,帮公安局抓过逃犯的人!谁敢说他们成分不好?

  而且更重要的是,有这个奖状,他们将来做什么都会比别人多出几分优势。

  第49章 049

  49

  这次的表彰带来了很多东西, 祝小嘉也能感受到, 他们那些邻居对他们的态度好了很多。

  祝家毕竟是才搬来不久的新邻居,之前这些人虽然对他们的态度客客气气的, 但是却透着一股子疏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