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清如知道这是舍不得,她也听到了,现在到处都拆迁,争议都很大,这些四合院,这些老院子啊,虽然是破旧了,但是住在这里面的人,哪个不是几十年,几代人了,舍不得。

  “爸爸,您别想这么多,谁知道是什么时候啊?咱们只管安心的住着,怎么样都是好,四合院好,这楼房也好,都有各自的好处呢。”

  “是这个理,楼房干净,这上厕所也好用了,用水也方便,而且盖楼高,住的人也多,不然多少四合院都不够住的。”

  宋清如回家就寻思这事情,桌子上摆着十三册书,都不大,但是封面很好,这是她写的北京的胡同,都是有名的,这些胡同里面,有名的会馆不知道多少,名人故居也多了去了,里面说的不全,但是已经尽力了。

  这些老东西啊,大家都知道好,你拆了它就没有了,很可惜,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光说是牌坊吧,有名的就三百多,太多了。

  这么大的北京城,现在日子好过了,要发展,要扩展,房子不够住,要拆的就是这些老古董了,住更多的人。

  再一说,四合院啊,要修缮,都是多少年的了,说到底,也是勉强住人了,毕竟有的都几百年历史了,住在里面也不安全了,还是公共的厕所,不方便,不如住楼房。

  宋清如还是觉得可惜,这老院子,里面不说是柱子,用的呢都是楠木的好料子,还有那些老传统,都在里面呢,木头门上的雕花,这里的全都是曲目大戏,一扇窗户啊,就是一个典故。

  一个小格子,上面的人物都是至少七八个的,神态各异,只是头都没了,那时候年头不好,头都给人削去了,意味着洗心革面。

  门锁上面的铜环儿,也都没了,天顶上面的描金彩绘,也都掉漆了,看不出来了。

  您说说,这些东西,去找谁修缮去了,哪里还有这样的手艺人啊,说句难听的,就是这房顶上的瓦片给坏了,你都找不到合适的给补上去了。

  所以啊,还是随着时代走吧,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了,吃得饱穿的暖,和平年代,就满足了。

  “我看啊,这是要拆的,这一片儿都拆了。”

  “你怎么知道的?”

  “我打听了,城南那一片儿发展的乱,四合院多,大部分都要拆迁的,就是我们这院子,也是要搬迁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