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扑面的春风柔软湿润,带着新鲜的泥土腥气,他们顺着小道走进村子。

  他们一行人虽然刻意掩饰了身份,但只看他们骑的马和身上衣着就知道非富即贵,村中里正亲自迎出来,请他们去村子歇脚小憩。

  李昭下马。

  走过村口的时候,看到石碑上贴了布告,许多光着脚的农人站在石碑前大声讨论着什么。其中一人站在布告旁,手指着布告上的字,一句一句向众人解释布告上的内容。

  他淡淡扫一眼石碑。

  朱鹄顺着他的视线看过去,“村中有人识字?”

  太平年间乡间识字的人都是凤毛麟角,更何况这种兵荒马乱的年头。

  里正笑着解释道:“他不是村子里的人,是官府派往各乡宣读诏书的诏书郎。最近刚刚颁布了新的田令,这十里八乡的诏书都是他贴的,他每到一个村子就会召集村子里的人宣读诏令,我们有什么不懂的都能问他。今天这份诏令昨天就贴好了,村子里的人还有很多不懂的要问他,他在村子里住两天才走。”

  “诏书郎?”

  亲随们对视一眼,嘴角一扯,都觉得这个称呼很滑稽。

  李昭却没笑,问里正:“官府为什么要设诏书郎?”

  里正只略微识得几个字,肚里没有多少墨水,憨憨地答道:“因为我们看不懂诏书啊!”

  众人怔住。

  里正絮絮叨叨,说起以前的事。

  村人们大多没读过书,连契书都看不懂,更别提文绉绉的诏书了。以前地方官员根本不会顾忌到这一点,每次颁发政令都是一大堆文书,连镇上的读书人都只能看得半懂。有时候为了利益需要,官员还利用这一点钻空子。比如朝廷的本意是减轻农人的负担,因此颁布政令,地方官故意曲解诏书的内容,反而以此为据压榨农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