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1 / 4)
永宁王为人心慈柔善,经常在百姓间施粥赈灾,更因为自己书香世家世代昌隆,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于是自掏腰包在民间办了很多学堂,由此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寒门学子,一时间倒也成了一段佳话。
然而随着司徒家名声日渐壮大,朝廷中渐渐开始有了不和谐的声音。
有人说,司徒家在民间开仓放粮是笼络民心,百姓现在只知永宁却不知玄光,实在野心不小。
有人说,司徒家多年前就办学堂,如今不少学堂出来的寒门学子都纷纷拜入永宁王门下,成为了她的客卿,这笼络人心的手段可见一斑。
外界纷纷杂杂的声音不断发酵,舆论对司徒一家越来越不利。
司徒道山当时还是个少年人,年轻气盛,即使极富涵养,也忍不住和母亲说了这事情。
“母亲,要不然学堂别办了,把客卿遣了吧。”
司徒雅却不以为意,反问道:“道山,你也觉得母亲野心勃勃图谋不轨吗?”
司徒道山道:“母亲这是何意?儿子从来不会怀疑母亲扶弱济困的心。只是现在朝野上下一致针对我们司徒家,难挡悠悠之口。”
司徒雅表情温柔,笑着道:“咱们司徒家做事无愧于天,无愧于地,行得端,做得正,就不惧谣言攻击,如果因为一些谣言就忘记扶危济困的初心,便有愧于祖先的教导。”
司徒道山经历母亲一番开导,终于安了心。
然而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好人未必有好报。行得正未必真的可以万无一失。
第六十八章
玄光帝37年, 刑部尚书沈金玉接到匿名举报信,信中详细记录了司徒雅是如何党同自己的门生客卿密谋谋反。
一时间举国哗然。曾经念着司徒家千好万好的百姓一时间全都变了脸。
↑返回顶部↑
然而随着司徒家名声日渐壮大,朝廷中渐渐开始有了不和谐的声音。
有人说,司徒家在民间开仓放粮是笼络民心,百姓现在只知永宁却不知玄光,实在野心不小。
有人说,司徒家多年前就办学堂,如今不少学堂出来的寒门学子都纷纷拜入永宁王门下,成为了她的客卿,这笼络人心的手段可见一斑。
外界纷纷杂杂的声音不断发酵,舆论对司徒一家越来越不利。
司徒道山当时还是个少年人,年轻气盛,即使极富涵养,也忍不住和母亲说了这事情。
“母亲,要不然学堂别办了,把客卿遣了吧。”
司徒雅却不以为意,反问道:“道山,你也觉得母亲野心勃勃图谋不轨吗?”
司徒道山道:“母亲这是何意?儿子从来不会怀疑母亲扶弱济困的心。只是现在朝野上下一致针对我们司徒家,难挡悠悠之口。”
司徒雅表情温柔,笑着道:“咱们司徒家做事无愧于天,无愧于地,行得端,做得正,就不惧谣言攻击,如果因为一些谣言就忘记扶危济困的初心,便有愧于祖先的教导。”
司徒道山经历母亲一番开导,终于安了心。
然而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好人未必有好报。行得正未必真的可以万无一失。
第六十八章
玄光帝37年, 刑部尚书沈金玉接到匿名举报信,信中详细记录了司徒雅是如何党同自己的门生客卿密谋谋反。
一时间举国哗然。曾经念着司徒家千好万好的百姓一时间全都变了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