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临走的时候,他还是亲手为魏宁打包了衣物,顺带着叮嘱说:“这次记得要早些回来。”

  临走的时候,魏宁踌躇许久,还是凑到徐元嘉耳边,对他低声耳语:“等我三个月,三个月就好。”

  不管是谁造反,明面上总得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民间造反的,那是昏君无道,人人得而诛之。

  如果是皇帝重用奸佞,便打着清君侧的旗号。

  淮安王的谋逆,当然也有个足够光明正大的理由。

  他打着是为先王报仇的旗号,他扬言先帝其实并非传位给当今皇帝,是当今皇帝谋反,弑父杀兄,才坐上那把龙椅。

  当初先帝离开的时候,还叮嘱他一定要为父报仇。

  虽说长兄如父,但兄弟如何能抵得过给了他生命的父亲,他当时年少,又人单力薄,所以一直忍耐,等到现在,他总算有了力量,而齐朝在皇帝手中落败,他实在是看不下去,故而起兵造反。

  当年的真相如何,只有经历过那些人的才知道,但参与那些事情的人,大多数都已经死了。

  其实老百姓也不关注这一些,哪个皇帝施行的政策对他们好,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他们就夸谁好。

  哪个皇帝横征暴敛,搞得百姓民不聊生,百姓便骂他是昏君。

  会读书,有自个思想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成王败寇,历史从来由胜利者书写。

  不过淮安王显然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书写者,因为魏宁同淮安王打了不到三个月的仗,就把蹦跶不起来的淮安王给按下去了。

  哪朝哪代,都有不少谋反之人,只是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淮安王的运气不大好,显然是属于后一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