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在1938年的11月,犹太人还拥有选择的权利——放弃所有,然后离开这个国家的权利。

  在1938年的11月,也没有人会想到,不久以后这样的“审判”还会逐渐蔓延至其它更多的族群。

  被纳粹政权认定为“劣等人”的犹太人、波兰人、苏联人、吉普赛人、新提人。

  甚至是拥有“雅利安血统”的研究圣经者、与社会格格不入者、领取救济者、有前科的刑事犯、同性恋、性.生活放荡者、改行者……

  在这样的“大清洗”中,人们最终将会意识到,没有什么人会是绝对安全,并且永远安全的。

  第171章 chapter 172

  1939年5月,

  柏林, 华人街。

  “您好,我听说您这里办的华人报纸在旅居德国的中国人里很有影响力。也有很多同胞都一直在关注着你们的报纸。”

  “林小姐过誉了。我们这里只是学生团体自发印刷了报纸, 性质和您供职的《施普雷河日报》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说是半卖半送, 但基本上都是送的比较多, 也没有报停会卖我们的报纸。基本都是学生和当地同胞之间互相传递。当然, 我们也会在华人街的一些餐馆和商店里寄卖报纸,但是传播的力度和影响力也是很有限的。”

  四月的时候,林雪涅在想了好久之后几经辗转,并最终找到了一家由中国学生群体创办,并由当地华商资助的, 不定期发行报纸。

  虽说林雪涅现在也算是进入到了德国的新闻报刊界,并且也认识多家报纸的记者。但她所注意到的这家华人报纸却和她所在的这个群体不是一个路数的。因此她好容易才和对方接上了头,并有了这次会面。

  显然这份报纸的负责人自己都对林雪涅的约见感到十分意外。

  他不是不知道《施普雷河日报》的记者雪涅·林。但由于林雪涅在报纸上的署名并不是她名字的中文拼音, 而是德语单词“雪”,这名负责人怎么都没能相想到,那名曾在战争几乎一触即发的时候只身前往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 并拍下了珍贵照片,在业界很受好评的女记者竟是他们的同胞。

  而现在, 他的这位同胞不仅主动找到了他,并还向提出了想要为他的报纸供稿的请求。这简直就是一个大大的惊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