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4 / 7)
“是的, 是我,请问你是谁?”
“我是海莲娜,雪涅的那个学习心理学的朋友。我们见过两次面,但愿你还记得我。我给你打来这个电话是因为雪涅拜托我,她说希望我可以把她的情况完完整整地告诉你。”
在听明白了对方的身份以及意图后,艾伯赫特很快就说到:“是的,拜托了。”
于是电话那头的女声又继续不急不缓地传来:“在雪涅来到布拉格的第一个晚上,她的癔症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她还很迷弗兰茨·卡夫卡,然后她就在查理大桥的那一头找到了1918年的弗兰茨·卡夫卡。在接下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她还跟着卡夫卡去到了当时非常著名的麒麟舞参加沙龙派对,遇到了爱因斯坦,还有一些出没在当时的布拉格城的名人。这些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她在日耳曼文学上拥有了非常出色的的成绩。
“我不想和你强调雪涅的这种癔症是无害的,但是作为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的她的朋友,我的确从没有见到过处于臆想状态中的她。所以我怀疑,在大部分的时候,那些臆想只是出现在她的脑中,以比做梦还要快的速度发生,然后结束。事实上她从没有因为她的癔症而伤害到任何人。如果她选择不和别人分享这件事,那么我们很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
“大约是在一年以前,她在自己的臆想世界中救了一个才只有十岁的小男孩。那个小男孩告诉她,自己的名字是艾伯赫特·格罗伊茨。她很喜欢那个小男孩,也认为那个小男孩就是你,是你这个只在火车上见过一次的陌生人在她臆想中的映射。因为这件事,她才又想起了你,并认为在她的潜意识中应当是对你一见钟情了的。再后来,她的癔症症状一度减轻,甚至于在我和我的导师提起她的时候,我们都一度认为她的癔症在不久之后就会自愈了。但是就在一个月之前,情况又出现了变化。她的癔症突然加重,那正好就是你们开始恋爱的时候?她在她的臆想世界里又看到了当年的那个小男孩。”
这些事对于从未接触过这个领域的艾伯赫特来说实在是很难一下就全然接受。甚至于连消化和理解这些信息都会需要他花去很长时间。而电话那头的海莲娜似乎也早就已经料到这一点。因此,她几乎每说完一些都会停下来一会儿。直至她从手机的听筒里听到这个德国男孩给她哪怕只是一个音节的回应。
当艾伯赫特听到这里的时候,他似乎回忆起了很久以前的事,然后他皱着眉说道:“怪不得……怪不得我们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她就问我有没有小时候的照片。”
对于这件事,海莲娜并没有给出任何的评判,只是继续说道:“虽然雪涅一直都很抗拒去治愈她的癔症,但她在刚才已经向我表示她会好好地考虑你的建议的。但有一件事希望你能够知晓,通常来说癔症患者即使被治愈,他们的后代也有一定的可能会出现癔症的病状。这个几率不大,它应该在4.8~7.5%之间,但也依旧存在。就我们现在知道的,雪涅的亲属中并没有出现这种症状的人,但这样的几率依旧存在。如果你在想清楚了这些之后会想要和她提出分手,雪涅会表示理解,也会比较坦然地接受……”
在自己一个人跑出咖啡馆之后,林雪涅就像她所说的那样,回到了她这次来到德累斯顿住的公寓式旅店。事实上,在她回到这里之后不久就接到了好友海莲娜的电话。
这位受她所托的心理系毕业生兼伯洛赫教授的现任助手不仅给她带来了自己已经完成任务的消息,还告诉她,根据艾伯赫特的反应来看,这件事给他带去的冲击力比她们之前预料的还要大,他可能不会和林雪涅直接提出分手,但很有可能就这样“淡了”。
事实上,即使不发生这件事,这个慕尼黑大学的物理系学生也会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回到慕尼黑去。不同的是,他在前几天的时候还和林雪涅展望起了两人每周末都要见一次面的“异地时光”。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和林雪涅提起过他可以在大学毕业后先去柏林工作一段时间,然后等到林雪涅完成她在柏林音乐学院的学业再考虑他们究竟是一起留在柏林还是一起去到慕尼黑。
但就蓝眼睛男孩现在的反应来看,他很可能会顺理成章地开始一段和林雪涅的“冷却期”。而后,一切就都会变得不同。
“虽然现在再说这件事已经没有意义,但我还是想说,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都极力反对你把你有癔症的事告诉艾伯赫特的原因。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过逐渐自愈的可能。如果我们在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时候再加上一句‘但那都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已经全都好了’,那结果很可能就会很不一样了。”
此时正坐在床上,情绪起来就哭鼻子的林雪涅听到这些破涕为笑了,然后试图为自己辩解道:“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今天在发生了这样的事之后特别想要顺便就向他坦白了。弄成现在这样我的确也有很大的问题,但这也告诉我,艾伯赫特真的很介意这件事。所以我更觉得我不应该一直向他隐瞒下去了。”
↑返回顶部↑
“我是海莲娜,雪涅的那个学习心理学的朋友。我们见过两次面,但愿你还记得我。我给你打来这个电话是因为雪涅拜托我,她说希望我可以把她的情况完完整整地告诉你。”
在听明白了对方的身份以及意图后,艾伯赫特很快就说到:“是的,拜托了。”
于是电话那头的女声又继续不急不缓地传来:“在雪涅来到布拉格的第一个晚上,她的癔症就已经出现了。那个时候她还很迷弗兰茨·卡夫卡,然后她就在查理大桥的那一头找到了1918年的弗兰茨·卡夫卡。在接下去的几个月时间里,她还跟着卡夫卡去到了当时非常著名的麒麟舞参加沙龙派对,遇到了爱因斯坦,还有一些出没在当时的布拉格城的名人。这些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她在日耳曼文学上拥有了非常出色的的成绩。
“我不想和你强调雪涅的这种癔症是无害的,但是作为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的她的朋友,我的确从没有见到过处于臆想状态中的她。所以我怀疑,在大部分的时候,那些臆想只是出现在她的脑中,以比做梦还要快的速度发生,然后结束。事实上她从没有因为她的癔症而伤害到任何人。如果她选择不和别人分享这件事,那么我们很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
“大约是在一年以前,她在自己的臆想世界中救了一个才只有十岁的小男孩。那个小男孩告诉她,自己的名字是艾伯赫特·格罗伊茨。她很喜欢那个小男孩,也认为那个小男孩就是你,是你这个只在火车上见过一次的陌生人在她臆想中的映射。因为这件事,她才又想起了你,并认为在她的潜意识中应当是对你一见钟情了的。再后来,她的癔症症状一度减轻,甚至于在我和我的导师提起她的时候,我们都一度认为她的癔症在不久之后就会自愈了。但是就在一个月之前,情况又出现了变化。她的癔症突然加重,那正好就是你们开始恋爱的时候?她在她的臆想世界里又看到了当年的那个小男孩。”
这些事对于从未接触过这个领域的艾伯赫特来说实在是很难一下就全然接受。甚至于连消化和理解这些信息都会需要他花去很长时间。而电话那头的海莲娜似乎也早就已经料到这一点。因此,她几乎每说完一些都会停下来一会儿。直至她从手机的听筒里听到这个德国男孩给她哪怕只是一个音节的回应。
当艾伯赫特听到这里的时候,他似乎回忆起了很久以前的事,然后他皱着眉说道:“怪不得……怪不得我们第一次约会的时候她就问我有没有小时候的照片。”
对于这件事,海莲娜并没有给出任何的评判,只是继续说道:“虽然雪涅一直都很抗拒去治愈她的癔症,但她在刚才已经向我表示她会好好地考虑你的建议的。但有一件事希望你能够知晓,通常来说癔症患者即使被治愈,他们的后代也有一定的可能会出现癔症的病状。这个几率不大,它应该在4.8~7.5%之间,但也依旧存在。就我们现在知道的,雪涅的亲属中并没有出现这种症状的人,但这样的几率依旧存在。如果你在想清楚了这些之后会想要和她提出分手,雪涅会表示理解,也会比较坦然地接受……”
在自己一个人跑出咖啡馆之后,林雪涅就像她所说的那样,回到了她这次来到德累斯顿住的公寓式旅店。事实上,在她回到这里之后不久就接到了好友海莲娜的电话。
这位受她所托的心理系毕业生兼伯洛赫教授的现任助手不仅给她带来了自己已经完成任务的消息,还告诉她,根据艾伯赫特的反应来看,这件事给他带去的冲击力比她们之前预料的还要大,他可能不会和林雪涅直接提出分手,但很有可能就这样“淡了”。
事实上,即使不发生这件事,这个慕尼黑大学的物理系学生也会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回到慕尼黑去。不同的是,他在前几天的时候还和林雪涅展望起了两人每周末都要见一次面的“异地时光”。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和林雪涅提起过他可以在大学毕业后先去柏林工作一段时间,然后等到林雪涅完成她在柏林音乐学院的学业再考虑他们究竟是一起留在柏林还是一起去到慕尼黑。
但就蓝眼睛男孩现在的反应来看,他很可能会顺理成章地开始一段和林雪涅的“冷却期”。而后,一切就都会变得不同。
“虽然现在再说这件事已经没有意义,但我还是想说,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都极力反对你把你有癔症的事告诉艾伯赫特的原因。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过逐渐自愈的可能。如果我们在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时候再加上一句‘但那都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已经全都好了’,那结果很可能就会很不一样了。”
此时正坐在床上,情绪起来就哭鼻子的林雪涅听到这些破涕为笑了,然后试图为自己辩解道:“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今天在发生了这样的事之后特别想要顺便就向他坦白了。弄成现在这样我的确也有很大的问题,但这也告诉我,艾伯赫特真的很介意这件事。所以我更觉得我不应该一直向他隐瞒下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