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伸手点了点已经在炭盆里化成了一片细灰的那张五十音图:“就说这东瀛话吧,当初来了江浙不久我就想学,可军中有几个懂东瀛话的,却是推三阻四的不肯教。袁家还在暗中散布谣言,说朝廷本只谕令父亲自己前来江浙,可父亲欲与袁家分功夺权,所以才将我也带了过来。我刚到军中之时,比现在还难得多呢。其实文华书院里就有懂东瀛话的先生,我们登门拜访过几次,也只是推托。”

  “这是什么道理!”许碧不禁竖起了眉毛,“你们学东瀛话难道不是为了抗倭?这道理都不懂,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沈云殊往后一靠,没什么形象地仰在椅背上:“读书人有时候钻起牛角尖来,真是九头牛都拉不回。袁家世居江浙,族中历年修桥铺路,赈米施药,善名在外。就是这些书院里头,不少学生都受过袁家恩惠,还有袁家的子弟或亲故帮腔,若是跟他们说袁翦勾结海匪甚至倭人,打死他们都不肯信的;倒是说我们父子从西北腆着脸来抢功,颇有些人愿意相信。”

  许碧默然。人都是这样,只相信自己认定的事。袁家几代下来营造的形象,实在是给了袁翦太牢固的保护。沈家父子要从他手里夺一块立足之地,实在是难上加难。

  “那——朝廷就没有懂东瀛话的官员吗?”她记得应该有这样的机构吧,比如鸿胪寺,四夷馆什么的?

  沈云殊果然点点头:“鸿胪寺里有,但奏折递上去几个月了,并无批复。”

  许碧想了一会儿,感叹道:“皇上真不容易……”连个翻译都调动不了,这哪儿是皇帝,分明是傀儡啊!

  沈云殊眼里露出一丝笑意:“大少奶奶聪明得紧,为何外头总都传言,说你在娘家时……”派去京城打听的人已经回复了,许家二姑娘就如同一个隐形人一般,只有许家极相熟的人家才知晓有这么一位,印象也无非都是寡言少语,性情老实罢了。可这些人口中那个懦弱的许二姑娘,跟眼前这位可是完全不同啊。

  许碧心里咯噔一跳,垂下眼睛:“在人屋檐下,何得不低头?我也听下人说大少爷从前是不管府里事的。只不过大少爷是男儿,自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不插手后宅之事不过为图个家宅安宁;我一个女子,却是只能自保了。”

  沈云殊倒被她说得心里一酸,温声道:“是我不该多问。如今这院子里是你做主,从前那些日子便忘了罢。”

  许碧手指绞着帕子转了转,叹道:“我也只有一人放不下……”

  “路姨娘?”沈云殊心下了然。都说许二姑娘是路姨娘照看大的,临出嫁前生了一场急病,路姨娘许了终身吃斋的愿,这病才好了。虽说神佛之事他是不信的,但路姨娘这份儿心,却不由他不想到香姨娘。以己推人,许碧自然也是惦记这位姨娘的。

  “是啊。姨娘在家里过得也不如意,若是——”许碧眼巴巴地看着沈云殊,“若是能将她接到我身边来就好了……”

  沈云殊微有些好笑:“这怎么能行?”岳父的妾室,接到沈家来还不乱了套?岂有姑娘出嫁还带着姨娘的呢?不过看许碧可怜巴巴的模样,他还是补了一句:“若以后住得近些,你想接她来小住几日也使得。”

  许碧小声嘀咕:“其实我觉得,姨娘还不如就离了许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