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于是就出现了《甄嬛传》里的第二幕,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张廷玉建议让十四出战,雍正不允,改派年羹尧到青海平乱。

  题外话,所以历史上,雍正称年羹尧为“恩人”,年是当得起的。因为大敌当前,雍正却因为私人恩怨囚禁了能打胜仗的十四阿哥,这是承担了很大政治压力的。如果这仗没赢,八九十十四只怕不会允许他坐稳这个皇位。

  作者有话要说: 十四不顾礼仪,死死扒着康熙的大腿不放,一众太监一时竟然拿他毫无办法。

  康熙气急之下,竟然不顾腿上沉重的腿部挂件儿,径自往案前一立,挥笔写下:“咨尔靖西伯之女乌雅氏,诞育名门,懋宣淑范,久著令闻,仰承皇太后慈谕,作配皇子胤祯为侧福晋,勉襄外治,下嗣徽因,钦哉。”

  “即刻传旨,送十四阿哥出宫。”

  康熙下朝没有传辇轿,背着手慢慢从太和殿踱回乾清宫,走到乾清门底下忽然停住脚步:“不对啊。”

  当初老二搞事情被他当面戳穿的时候,可是吓得痛哭流涕,连连磕头认罪。如今老十四不仅不想着撇清干系,反而寻死觅活、不依不饶地求情;他故意赐下饵饼,乌雅晋安竟然丝毫没有怀疑过事情败露,毫不犹豫就吃了。这两人未免太过理直气壮了一点。

  康熙心里顿时浮现出一点怀疑:“传旨,让暗卫秘密前往黑龙江代朕盘问齐世武。”情况有异,自然要先问告状的人了。倘若真是捏造,莫名其妙泼十四一身污水,得益的人又是谁呢?

  康熙想着忽然改了主意:“慢着。不必动用暗卫,让他将边防事务交代给下属,轻装简行,即刻进京述职。”

  言语的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如果齐世武果真有问题,端看谁不想让他进京,就一目了然。

  “嗻,”魏珠应了,又问,“皇上,那这赐婚的旨意,还传吗?”

  “嗯?”康熙奇道,“怎么?你们还没去传旨?”

  魏珠讪讪笑道:“起先宫门尚未开锁,况且年下德主子犯了咳疾。奴才想着这么大的事情,自然要办得妥当些。”

  言下之意,既然事情存疑,这带有惩罚意味的赐婚自然要拖后。

  康熙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半晌忽然说:“知道为什么让你顶了梁九功的差事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