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母后啊,朕的嫡母、恩人、师父, 朕一生转折, 由她而来。

  母后出身姑苏蓝氏, 虽不是五性七家顶级阀门, 但也是赫赫有名的大族。被太/祖礼聘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太宗为太子妃。而后太宗登基, 成了皇后。

  母后之德行, 天下仰望。侍奉夫君、教养皇嗣、和睦妃嫔, 重新制定宫规,宫女服役到年限出宫, 本朝再无白头宫女之哀叹。拨内府与汤沐邑为宫人养老, 令后宫不再滋生怨气。

  总是这么由近及远, 由小及大, 照拂了内宫妃嫔、宫人,又泽被京畿百姓, 乃至天下万民。母后召集皇室、宗室、勋贵大臣夫人,合力办了慈幼所和吾老院, 重新启用前朝废弃的义仓、赈济所、病园,天下鳏寡孤独,何人不受母后慈恩。

  以至于朕, 也是如此。

  父皇晚年,诸位兄弟夺嫡乱斗。年长的兄长们各据山头,年幼的弟弟们摇旗呐喊,虽父皇和母后一力弹压,可终究没有皇子有能压下所有人的威望。以至刀兵相向,气坏父皇。

  有鉴于此,朕这等老实安分的皇子,才脱颖而出,入了父皇的眼。朕现在还清楚记得父皇的话。

  “选个年幼些的,由你教导,也知你的恩。”朕知道,父皇对母后一片深情。

  “陛下,国家大事怎能因私情耽误。按考校结果来,国赖长君,我信陛下能择出孝顺、贤明的储君。但若是有万一,我也好早日追随陛下。”

  真当时站在阶下默默发誓,若自己能成为储君,一定会好好孝顺母后。母后是那样宽和的人,即便是诸位斗败的皇兄、庶母们,都不会说她的坏话。

  “胡说,朕要你长命百岁。”当初父皇还幽幽叹息,哀叹:“若是大郎还在就好了。”

  最终在母后的坚持下,选定了朕。朕一直在想,母后是这么贤明仁慈,那让父皇和母后心心念念几十年的太子兄长,又该是怎样的聪慧英明?

  当时,父皇已经疾病缠身,只能抽空指点。是母后手把手教朕辨识世家、朝臣,教导朝政要务。朕的生母不过一介美人,一跃成为贵妃。父皇本不过属意晋封婕妤,仍旧是母后一力举荐,为朕撑腰做脸,才有如此荣耀。

  母妃出身庶族,却不比任何望族闺女见识浅,总叮嘱真要记得母后的恩德,多加孝顺。

  以往的日子多么欢快啊,可上天为何不给朕多一点时间。朕还有好多国政没有实施,还有好多政令没有推行,还有母后、母妃的恩情没有报答,只留下,只留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