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唤来了墨烨,李文桓让他去宫里和李景元说一声,好好照看兰妃和陈妃。

  “老师可还记得那几日贡院内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吗?”

  会试已经过了些日子,谢殊沉思了一会,才开口道:“会试中间,苏大人曾来找过我一趟,说那个叫陈罗生的考生好像作弊。”谢殊有些不太确定,“因为那人是言家的人,事后我与她都多留意了几分,结果并没有什么发现。”

  这时候无论多小的事,李文桓都不想放过,于是立即派人去查这个叫陈罗生的书生。

  “王爷你也不用急,如果真是冤案,刑部定会找到证据证明清白,即使刑部不行,还有大理寺复审,王爷请宽心。”

  话虽这么说,可李文桓就是宽心不了,苏靖宛已经待在了大牢里,他如何能安心。

  “王爷,这时候一定要定下来,事出必有因,先从源头入手为妙。”

  李文桓点点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递给了谢殊。

  “这是永宁侯的信?”谢殊先看了落款,问道。永宁侯是李文桓的舅舅,去边塞戍守多年,大周多年并无战事,名将之后落得了这么个差事也真叫人唏嘘。

  得到了肯定之后,谢殊继续看了下去,信上内容前面无外乎是问候,后面才进入了正题。永宁侯手上虽无实际兵权,但在边塞多年早有了自己的情报来源,信上所言这些日子匈奴异动极为反常,他已派人去查。

  “这信是半个月前到的,那时候老师你们还在贡院。”说着李文桓又拿出了一封递给谢殊,“这封是我昨日收到的。”

  展开信,信上所言已掌握了匈奴异动和言家有关的证据,不日便会呈报。

  “你是说,这信上内容让言家忌惮,所以他们先开始动手?”

  李文桓点头,“老师也说,这事可能是冲我来的,而我手中唯一能让对方忌惮的只有舅舅的证据。不过这事前后来的那么快,恐怕不是我这边出了问题,就是舅舅那边走漏了风声。”

  谢殊也想到了这个,“那之后的呈上去的边塞折子,我会亲自把关。”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