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2 / 7)
黑铁剑身上所散发的冰冷瞬间在心口弥漫,感觉着全身所有的力气连带着戾气都在随着伤口流逝,脸上露出一股满足的微笑,视线从模糊变成黑暗,顿时全身一软,倒在底下。
……
大唐元和十四年腊月,功德使上书皇帝言:“静安开元佛塔内有佛骨舍利,每七十年一开,开则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请陛下迎之。”
唐宪宗李纯欣然应允,下诏于元和十四年的正月十二,奉迎佛骨至京师。
静安寺,佛堂内,妙无大师看着闭目盘膝在佛祖面前的青年和尚,淡淡道:“不空,此次护送佛祖舍利子进京,转存于京师塔内,你可有什么话要说?”
不空和尚摇摇头,双手合十看着垂帘世人的佛祖道:“已经三世了,长此以往下去,若是被当权者发现这其中弊端,必免不了一场天下佛门的浩劫。”
“苦海无涯,回不了头了。”
主持轻叹一声,随后一老一少便盘坐在一起,对着那虚无缥缈的佛诵经祈福。
从成都到长安此距800余公里,步行快则两个月,当中如遇突发洪水或是山泥灾害,则需要更久。
元和十四年正月十一,暴雪袭城,长安城外一片白皑茫茫,城内行人神色匆匆,沿着大街小巷匆忙朝家中赶,只有在城墙正南的明德门下,聚集着大量手捧莲花灯,面色虔诚的子民,朝着被大雪吞噬的道路翘首以盼。
这些人都是从全国其他各个地方自发前来奉迎佛骨的,今日是预定时间的最后一天,他们必须等到佛骨来京,亲自护送进城门,方可安心。
而在城门之上,城楼之内,还站着一位全身被黑色斗篷包裹的女人,身边守卫罗列,彰显其地位不凡,可是和城门下那些人一样的,却是那双黑白分明,充满焦虑和期盼的眼睛。
“公主,马上就要到酉时了,待会儿陛下用膳时发现您不在,怕是会怪罪下来。”
身边一位老奴模样的下人唯唯诺诺地站在公主身后,话语虽然恳切,可眼中的担忧之情,却无法掩饰。
公主摇了摇头,“再等等,奉迎佛祖舍利子是打父皇登基以来的大事,相信父皇会理解的。”
↑返回顶部↑
……
大唐元和十四年腊月,功德使上书皇帝言:“静安开元佛塔内有佛骨舍利,每七十年一开,开则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请陛下迎之。”
唐宪宗李纯欣然应允,下诏于元和十四年的正月十二,奉迎佛骨至京师。
静安寺,佛堂内,妙无大师看着闭目盘膝在佛祖面前的青年和尚,淡淡道:“不空,此次护送佛祖舍利子进京,转存于京师塔内,你可有什么话要说?”
不空和尚摇摇头,双手合十看着垂帘世人的佛祖道:“已经三世了,长此以往下去,若是被当权者发现这其中弊端,必免不了一场天下佛门的浩劫。”
“苦海无涯,回不了头了。”
主持轻叹一声,随后一老一少便盘坐在一起,对着那虚无缥缈的佛诵经祈福。
从成都到长安此距800余公里,步行快则两个月,当中如遇突发洪水或是山泥灾害,则需要更久。
元和十四年正月十一,暴雪袭城,长安城外一片白皑茫茫,城内行人神色匆匆,沿着大街小巷匆忙朝家中赶,只有在城墙正南的明德门下,聚集着大量手捧莲花灯,面色虔诚的子民,朝着被大雪吞噬的道路翘首以盼。
这些人都是从全国其他各个地方自发前来奉迎佛骨的,今日是预定时间的最后一天,他们必须等到佛骨来京,亲自护送进城门,方可安心。
而在城门之上,城楼之内,还站着一位全身被黑色斗篷包裹的女人,身边守卫罗列,彰显其地位不凡,可是和城门下那些人一样的,却是那双黑白分明,充满焦虑和期盼的眼睛。
“公主,马上就要到酉时了,待会儿陛下用膳时发现您不在,怕是会怪罪下来。”
身边一位老奴模样的下人唯唯诺诺地站在公主身后,话语虽然恳切,可眼中的担忧之情,却无法掩饰。
公主摇了摇头,“再等等,奉迎佛祖舍利子是打父皇登基以来的大事,相信父皇会理解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