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6 / 7)
太后叹气道:“说句心里话,哀家原先是担心着忘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心有委屈,想着回归刘氏,这样一来万岁的声誉必然受损,而忘山也会遭人非议。没想到现在,是忘山唯恐避之不及,而万岁却心有不甘。”
琼娘倒是没有觉得难堪,只微笑着听着,不过心知太后说得乃是实话,其实不光是太后一人担心。那些个有子嗣的嫔妃也是忧心自己的儿子多出这个通往帝业的拦路虎。若是楚邪流露出认祖归宗的意思,不知道要生出几多的事端来。
太后叹了一口气,接着道:“哀家也曾劝过皇上,让忘山归刘的事情,万万难成,可是看着皇上的意思,恐怕是不可死心啊!”
第199章
在认死理这方面, 楚邪倒是与他的亲老子是一脉相承。
琼娘从太后那探知了皇帝的意思, 心内也有了底,便命人拿出她特意给太后做的药膳品尝。
太后也是许久不曾吃到琼娘的手艺,自是吃的顺畅,并嘱咐着她常常来宫中看望她。
这几年,许是知道了晴柔的去世的真相, 心结解开的缘故,太后倒是不再长久停留在皇山上, 而是回到宫中安享天年。
除了心结解开, 不用再诵经超度的缘故,其实也是太后厌恶那二皇子,不愿跟他同一处山上居住的缘故。
琼娘回京时, 便细细打听,二太子自入了山中, 便再也没有下来过, 听说身染重病, 无法见人。
这与前世里楚邪被囚皇山上, 却能隔三差五下山, 招蜂引蝶,撩拨她的情形是天差地别。
琼娘心内叹了口气, 心知这万岁爷的确是个偏心透顶的爹爹。
不过琅王虽然嘴硬不肯与皇上相认,可琼娘心知他也是个嘴硬心软的。
不然前世里,楚邪揭竿而起,都一路打到了京城门口, 却被皇帝一番谈话劝得偃旗息鼓。
那时他大约是知道了万岁乃是他的亲生父亲,而不愿坐下杀君弑父的勾当,才情愿被囚皇寺。
↑返回顶部↑
琼娘倒是没有觉得难堪,只微笑着听着,不过心知太后说得乃是实话,其实不光是太后一人担心。那些个有子嗣的嫔妃也是忧心自己的儿子多出这个通往帝业的拦路虎。若是楚邪流露出认祖归宗的意思,不知道要生出几多的事端来。
太后叹了一口气,接着道:“哀家也曾劝过皇上,让忘山归刘的事情,万万难成,可是看着皇上的意思,恐怕是不可死心啊!”
第199章
在认死理这方面, 楚邪倒是与他的亲老子是一脉相承。
琼娘从太后那探知了皇帝的意思, 心内也有了底,便命人拿出她特意给太后做的药膳品尝。
太后也是许久不曾吃到琼娘的手艺,自是吃的顺畅,并嘱咐着她常常来宫中看望她。
这几年,许是知道了晴柔的去世的真相, 心结解开的缘故,太后倒是不再长久停留在皇山上, 而是回到宫中安享天年。
除了心结解开, 不用再诵经超度的缘故,其实也是太后厌恶那二皇子,不愿跟他同一处山上居住的缘故。
琼娘回京时, 便细细打听,二太子自入了山中, 便再也没有下来过, 听说身染重病, 无法见人。
这与前世里楚邪被囚皇山上, 却能隔三差五下山, 招蜂引蝶,撩拨她的情形是天差地别。
琼娘心内叹了口气, 心知这万岁爷的确是个偏心透顶的爹爹。
不过琅王虽然嘴硬不肯与皇上相认,可琼娘心知他也是个嘴硬心软的。
不然前世里,楚邪揭竿而起,都一路打到了京城门口, 却被皇帝一番谈话劝得偃旗息鼓。
那时他大约是知道了万岁乃是他的亲生父亲,而不愿坐下杀君弑父的勾当,才情愿被囚皇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