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嗯?”谢韫舜认真对待,他如此提出,可想而知是关乎国事。

  贺云开心平气和的道:“国堂的修建需要一年之余,在后年,适龄的官宦子弟入国堂,将学习两年,便是三年之后才有一批新入仕的官员。”

  谢韫舜不置可否,每部经书经典要学习透彻,能融会贯通,自是不可低于两年集中学习。

  贺云开提议道:“在这三年期间,皇后何不广纳招揽贤才,施下恩德,让被埋没的人才得以有机会被重用,并动摇当前稳固的保守的有既定规则的官场,起过渡缓冲的作用,免到时新旧权势的冲突激烈。”

  “皇上已有主意?”谢韫舜冷静视之,她当然要广纳人才,也已经有了主意。

  迎视着她的冷静,贺云开平和的道:“皇后不妨在皇宫门外设置一个‘荐举箱’,广纳荐举人才。可自荐,亦可推举。但凡认定自己或他人的才能出众,能胜任某种官职,详细写下缘由投入箱中,将直接被皇后审阅。皇后既能掌握大量人才的信息,还能择优任用。”

  谢韫舜神态如常,他们的主意类似。当前官场,四品及以上官职被显赫家族联姻垄断,无一人是完全凭借能力升迁至四品以上官职,肯定有许多有志之士被埋没,需要有不同于吏部常规的选拔机制。

  贺云开点到为止的道:“国堂培育出的人才,是由国傅举荐入仕。皇后亲自发掘、提拔、重用的人才,会感念皇后的恩德,拥护皇后。”

  显而易见,虽然是她主张国堂扩招,利国利民载入史册的大好举措。而贺元惟是国傅,当朝培育举荐入仕的人才,无疑会大量簇拥在贺元惟身边,成为他的权势网。

  谢韫舜明白,若有所思。吏部必须要革新,要像革新工部那样,制定公开严明的制度。工部被革新后,持异议者很不满,但有力排众议的圣旨压着,在朝积极的方向扭转。

  革新吏部不能像革新工部那样强势,当前的吏部尚书是翟容容的父亲,而谢义是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吏部尚书和御史大夫一起评估批准。因谢义有辅政权,先帝遗诏赋予了辅政权极大特权,皇权和辅政权不一致时,取辅政权的意见。翟容容的父亲曾连同翟太后对抗谢义,但无果。如今两家联姻了,翟父有自知之明支持谢义对官员的调迁。

  御史台和吏部本应该在官员任免上相互制衡,却成了相互配合,久而久之,不利于官场的良性发展。然,调整吏部任免官员的制度,就会触及到谢义和翟尚书的权威、利益。并非不能触及,必须要触及并革新,以温和的技巧,不宜操之过急,不能大张旗鼓。

  贺云开有温和的办法,他一直善于以温和的技巧行事,看出她有广纳人才、革新吏部的决心,温言道:“皇后,官居一品的‘丞相’一职已是形同虚设,整顿官场、革新官职是大势所趋。”

  确实如此,谢义辅政权的权力过大,影响了官场应有的秩序。不过,当前诸多的举措的推行,要仰仗于谢义的辅政权,不能轻举妄动,谢韫舜坦言道:“臣妾尚无合适的办法。”

  贺云开语声温和的提议道:“先置‘荐举箱’广纳人才,让天下人知道皇后在招贤纳士,前来自荐举荐,皇后从中挑选出优秀的人才,按品级归纳择取人才备用。紧接着,同时任免几位六品、七品官职的官员,不会引起过大的惊慌,再平稳的同时任免几位五品、六品官职的官员,接着平稳的任免几位四品、五品官职的官员,以此类推,循序渐进,从底部扎根,缓慢平稳的向上蔓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