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5 / 7)
纵使朝中有人试图阻止宁王,也被一句轻飘飘的“凡求情者,以同罪论处”堵了回去。
这桩谋逆大案就这样未经三司详审查证,由宁王一人凭着承光帝一道口谕处理得干干净净。
孟氏满门两百余口人,斩于刑场,除了满地冲也冲不掉的鲜血,什么也没留下。昔日太子一党人人自危,有的辞官还乡,有的隐忍藏锋,还有人投奔了宁王,譬如安定侯府。
承光帝的身体并没有因此有所好转,反而应惊吓过度愈发严重,一天往往有大半的时间是昏睡梦魇的状态。朝中再无可主持大局的皇子,宁王顺理成章把持朝政。当有人提及瑞王冤案,请瑞王还朝时,宁王面上笑眯眯地应了,可第二日前去府邸迎瑞王时却发现薛昭珩昨夜暴亡。
宁王的雷霆手段再度震慑群臣。
肱骨老臣隐忍等待,其余人更不敢多舌。宁王一时权势滔天。
***
半月后,薛铖终于收到密信,以太子谋逆、入宫勤王的名义连夜点兵北上。
此行万人的军队被拆做三股,一队百余人的轻骑有薛铖率领、马不停蹄直奔京城,另一队足有八千人众,由魏狄徐冉率领,跟在薛铖之后作为援军,而最后千余人继续驻守远安城。
风声呼啸,溯辞跟着薛铖没日没夜的奔波,中途算了三卦,俱是凶险。
随着京城的消息一封又一封送抵薛铖手中,宁王派来的杀手也一波接着一波闯进了薛铖营帐,饶是溯辞能卜凶吉也禁不住如此车轮般的刺杀。
好在连年累月的训练令随行的士兵十分警醒,加上溯辞的主意,没晚扎营薛铖必易服换帐而眠,也令不少杀手还未见到薛铖便一命呜呼。其中最凶险的一次是一位江湖高手,一人一刀杀进营中,折损了十数名弟兄,连薛铖也负了伤,最后被斩于乱剑之下,却也成功使薛铖一行的脚程不得不慢了下来。
宁王在京城运筹帷幄,不可不谓春风得意。只可惜,这份得意还没维持多久就被碾得粉碎。
承光四十八年七月初二,北宫政赐死和亲公主,率领十万大军挥师南下,兵临渭水城。同年七月十一,渭水城失守,守将退守龙泰岭,以天险为最后依靠,死守大晋北方防线。
魏晋盟约至此破碎。
↑返回顶部↑
这桩谋逆大案就这样未经三司详审查证,由宁王一人凭着承光帝一道口谕处理得干干净净。
孟氏满门两百余口人,斩于刑场,除了满地冲也冲不掉的鲜血,什么也没留下。昔日太子一党人人自危,有的辞官还乡,有的隐忍藏锋,还有人投奔了宁王,譬如安定侯府。
承光帝的身体并没有因此有所好转,反而应惊吓过度愈发严重,一天往往有大半的时间是昏睡梦魇的状态。朝中再无可主持大局的皇子,宁王顺理成章把持朝政。当有人提及瑞王冤案,请瑞王还朝时,宁王面上笑眯眯地应了,可第二日前去府邸迎瑞王时却发现薛昭珩昨夜暴亡。
宁王的雷霆手段再度震慑群臣。
肱骨老臣隐忍等待,其余人更不敢多舌。宁王一时权势滔天。
***
半月后,薛铖终于收到密信,以太子谋逆、入宫勤王的名义连夜点兵北上。
此行万人的军队被拆做三股,一队百余人的轻骑有薛铖率领、马不停蹄直奔京城,另一队足有八千人众,由魏狄徐冉率领,跟在薛铖之后作为援军,而最后千余人继续驻守远安城。
风声呼啸,溯辞跟着薛铖没日没夜的奔波,中途算了三卦,俱是凶险。
随着京城的消息一封又一封送抵薛铖手中,宁王派来的杀手也一波接着一波闯进了薛铖营帐,饶是溯辞能卜凶吉也禁不住如此车轮般的刺杀。
好在连年累月的训练令随行的士兵十分警醒,加上溯辞的主意,没晚扎营薛铖必易服换帐而眠,也令不少杀手还未见到薛铖便一命呜呼。其中最凶险的一次是一位江湖高手,一人一刀杀进营中,折损了十数名弟兄,连薛铖也负了伤,最后被斩于乱剑之下,却也成功使薛铖一行的脚程不得不慢了下来。
宁王在京城运筹帷幄,不可不谓春风得意。只可惜,这份得意还没维持多久就被碾得粉碎。
承光四十八年七月初二,北宫政赐死和亲公主,率领十万大军挥师南下,兵临渭水城。同年七月十一,渭水城失守,守将退守龙泰岭,以天险为最后依靠,死守大晋北方防线。
魏晋盟约至此破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