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徐向东劝道:“妈你回招待所等吧,在这儿怪冷的,别再冻感冒了。”

  “不用不用,我身体好着呢,我就在这等你们。”

  徐向东想了下,干脆叫人把公司里闲着的货车开来一辆,让刘淑英抱个暖水袋在车里等,这样他们也放心了,和许多或紧张或兴奋的考生一起进入考场。

  徐晓娜和向玉晴还是挺紧张的,徐晓娜是因为从来没想过能恢复高考,心里又期盼又担忧,毕竟她有许多课程都是自学的,就怕卷子太难。而向玉晴则是因为学得并没有那么好,跟家里其他三人比起来,差得很多,对自己很没信心。

  苏圆圆给她们二人一人输送了一点点灵气,安抚地同她们说话,看她们镇定下来才去自己的考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题目并不太难,看到卷子的时候,基础扎实的人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三天的考试下来,苏圆圆特别有信心,连她最不喜欢的理科也被徐向东押中了好多知识点,她考得很好。

  高考结束,徐晓娜和向玉晴满脸兴奋,都说她们答得不错,对比大部分考生的愁眉苦脸,刘淑英终于放心了,这一看他们家孩子就能考上啊!没看好多人都在那哭呢吗?以她家孩子的性格,要是没把握绝对笑不出来的!

  刘淑英立马信心十足,高兴地买了不少肉,回家给他们做好吃的提前庆祝。在她看来考试可辛苦了,可得多吃点好的补补脑子,等考上了还得身体倍棒的去上大学呢。

  等待高考成绩的日子里特别难熬,村子里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时间越久,就能感觉到丰收大队像是绷紧了一根弦,只等那结果来决定这根弦会不会断掉。

  好像过去很久,又好像一眨眼的时间,大喇叭终于又响彻全村。大队长大声喊了好多人的名字,声音里充满了激动,甚至嗓子都喊哑了,但更多的却是兴奋!他们村一共有五十七人报名高考,竟然被录取了二十人!几乎是3:1的录取率,而全国高考录取率是29:1,像隔壁村才只有一个大学生!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村要出名了,他作为大队长哪里能不兴奋?整个村子再一次沸腾起来,除了那些没考中的哭喊难过,全村人几乎都跟捡到钱一样欢呼,一个村子出二十个大学生,哪有别的地方能比上他们?这全是徐家的功劳!

  第142章 知青一枝花45

  要是没有苏圆圆之前不厌其烦地宣传读书的重要性, 以及徐向东精准的重点押题, 丰收大队绝不可能考上这么多大学生!一个村子能出一个就不错了,整村都没有才是常态, 毕竟这一次全国的考生录取率也才不到5%。所以村里人对苏圆圆夫妻是真心感激, 就算这次落榜没有考上的人, 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一直在学, 下一次, 或者下下次, 他们相信他们还有机会,而不是像那些早早辍学回家干活的人们,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机会。

  经过这件事,徐家成了村子里声望最高的人家, 没有任何人比得上。

  通知书一下来, 县里就来了人,亲自往徐家送大红花和奖状, 因为徐晓娜和徐向东兄妹俩以几乎满分的成绩考中了省文理状元!徐向东是理, 徐晓娜是文, 大队长跟在县委的人身后,笑得合不拢嘴。整个省的文理状元都出在丰收大队, 都被华夏大学录取了, 他乐得都睡不着觉。

  不但如此, 苏圆圆即使落后了一些, 依旧考了省第十名, 被华夏医科大学录取;向玉晴成绩差一些,也被首都的华夏师范大学录取。四人考中的全都是首都数一数二的院校,县里立即表示要给他们做个采访,刘淑英这个唯一的大家长更是重点采访对象,大家都想知道她家是怎么出了四个成绩这么好的大学生的。一时间徐家热闹得厉害,村民们道谢的、恭喜的礼物也堆满了他家仓房。

  还有几天就要报道,他们四人特意都报了首都院校,就是为了一家人不用分开,所以这次他们一起说服刘淑英,让老太太跟他们一起搬了!家里的地租给了几户家境不太好的人家,收的租子很便宜,算是刘淑英对乡亲的一份心,两栋房子锁了,托付大队长媳妇偶尔看上一眼。家里不方便带走的东西自然是送给了村里人,刘淑英半辈子走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县里,头一次坐上火车,跟着四个孩子出发陪他们去读书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