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1 / 7)
净涪也不急着去找那份藏在这里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径直来到第一个书架前,取了书架最顶层最靠近墙壁的那一部《佛说阿弥陀经》。
这一部《佛说阿弥陀经》的内容和他以往翻阅过的那些《佛说阿弥陀经》原该没什么不同。可净涪才将这部佛经从书架上抽出,都还没有翻开书页去看经书里的内容,便先看见了佛经封面书页上勾勒的“佛说阿弥陀经”六字。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让净涪猜到了这静檀寺的根底。
这“佛说阿弥陀经”与净涪见过的其他任何僧侣誊抄书写出来的“佛说阿弥陀经”最大的不同,便在于这里的六个“佛说阿弥陀经”没有修士或者说是修行者特有的气息。
修士所写的字,或许各有各的特色,但哪怕再是不同,其实也还是有一点相同之处。
他们的文字字里行间,总有一股气机勾缠天地灵机,显化自身道妙。
当然,如果没留心的话,这一点相同处便是存在,也不会有人注意到。
但净涪,或者说当年的天圣魔君皇甫成,就是那样一个有心人。
因为他注意到了,所以每每在伪造信件、留言的时候,都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凭着这一手,当时的天圣魔君可是狠狠地坑了左天行好几次。
也就是左天行吃亏吃多了,后来也留了心,才没再在这上头继续栽跟头。
这些都是当年的事了,后来没效果了之后,当时的他也就兴致缺缺地收了手。但收手是收手了,他的这一份眼力却还在,甚至延续到了如今。
既然这封面的“佛说阿弥陀经”六字就没有了那份修士的气息,那便很明显了,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并不是出自修士的手。
不是修士,又在这佛寺中,净涪只是略略一猜,便知他手上拿着的这部《佛说阿弥陀经》的真正抄录者,其实该是佛门里极少见的凡俗僧侣。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净涪并没有觉得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如何廉价无用。他甚至来了兴趣,也不另找地儿,当下就一手捧住了这部佛经,一手悬在半空,伸出手指隔着一小段距离顺着笔画伸展的角度方向慢慢描摹。
↑返回顶部↑
这一部《佛说阿弥陀经》的内容和他以往翻阅过的那些《佛说阿弥陀经》原该没什么不同。可净涪才将这部佛经从书架上抽出,都还没有翻开书页去看经书里的内容,便先看见了佛经封面书页上勾勒的“佛说阿弥陀经”六字。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却让净涪猜到了这静檀寺的根底。
这“佛说阿弥陀经”与净涪见过的其他任何僧侣誊抄书写出来的“佛说阿弥陀经”最大的不同,便在于这里的六个“佛说阿弥陀经”没有修士或者说是修行者特有的气息。
修士所写的字,或许各有各的特色,但哪怕再是不同,其实也还是有一点相同之处。
他们的文字字里行间,总有一股气机勾缠天地灵机,显化自身道妙。
当然,如果没留心的话,这一点相同处便是存在,也不会有人注意到。
但净涪,或者说当年的天圣魔君皇甫成,就是那样一个有心人。
因为他注意到了,所以每每在伪造信件、留言的时候,都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凭着这一手,当时的天圣魔君可是狠狠地坑了左天行好几次。
也就是左天行吃亏吃多了,后来也留了心,才没再在这上头继续栽跟头。
这些都是当年的事了,后来没效果了之后,当时的他也就兴致缺缺地收了手。但收手是收手了,他的这一份眼力却还在,甚至延续到了如今。
既然这封面的“佛说阿弥陀经”六字就没有了那份修士的气息,那便很明显了,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并不是出自修士的手。
不是修士,又在这佛寺中,净涪只是略略一猜,便知他手上拿着的这部《佛说阿弥陀经》的真正抄录者,其实该是佛门里极少见的凡俗僧侣。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净涪并没有觉得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如何廉价无用。他甚至来了兴趣,也不另找地儿,当下就一手捧住了这部佛经,一手悬在半空,伸出手指隔着一小段距离顺着笔画伸展的角度方向慢慢描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