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傅有粮在供销社开过电灯,握住那小小黑黑的开关,一按,卡的一声,黑黑的屋子里立即明晃晃的,亮堂堂的,暖阳一般的灯光照在所有人的笑脸上,连毛孔都能看清。

  “哦,有电喽,有电喽!”傅小雨和四个小子在屋子里欢呼起来。

  傅冬月赶忙去吹灭桌子上的煤油灯,傅老头也把电筒给关了,一家子抬头望着那个小小的灯泡,眼晴花了也舍不得移开,家里终于有电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老家的电灯也是八几年才接上的,好落后。

  今天就只有二更,这个月估计都只有二更了,又要带娃又要码字,累晕了,休息几天,下个月再继续三更或者四更吧,为了表达歉意,派一波红包,这章评论的都送,群么么。

  第43章

  傅小雨六岁生日这天, 迎来了她人生最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一是家里通了电灯, 从此刻起告别了黑暗,迈入光明之中。

  这话其实不夸张,要知道, 以前家里的煤油灯是不会经常点的,大家吃了晚饭, 要么早早上床休息, 要么摸黑说话,要么在院里借着月光干点活,后来开始做冰棍,家里条件好了, 才开始夜夜点上那盏微弱的灯。

  这也象征着农村也开始进入电器时代, 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第二,则是傅小雨收到的生日礼物了,她的未婚夫郝兵同学不远千里给她寄回了一台收音机。

  看着面前长方形, 银色壳子的半导体收音机, 她一时间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能拥有一台收音机是这个时候家庭生活富裕程度的标杆。“听到响,才领证”是人们当时对结婚条件的描述,这个“响”指的就是收音机。

  “三转一响”是这个时代的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 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判断配偶家庭条件的重要标准。在这个年代, 各种新闻、相声、戏曲,甚至邓丽君的歌声都是从这个神秘的小匣子中发出的。

  一台收音机大概要一百五十块钱左右,这个时候的很多好东西不光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傅小雨和几个孩子围着收音机, 心里对郝兵又多了份好感,家里前脚通了电,他后脚就送了台收音机给她,简直有未卜先知的本领,这小子咋这么会来事儿呢?要搁上辈子,不知道分分钟拿下多少女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