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对于她与赵玠的婚事,傅家本是不肯的。

  其时赵玠虽颇受各方势力青眼,却到底寒门出身,年纪轻轻不成什么气候,在皇家书院一堆姑娘小子中还能风头无两,待学业结束后出了书院的头几年,也就只能是个寂寂无名的低阶小官,对傅家来说实在不算最好的姻亲对象。

  只是傅雁回自小性子犟,决定了的事谁也拉不住,婚书交在京兆府,傅家也不好在天子脚下闹出太大动静,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他俩的婚事虽未大张旗鼓地操办祝福,却也没有再多言。

  为着傅家这不冷不热的态度,傅雁回与家中置气,没有带赵玠回临川办过回门宴,因此临州六城的人只知她曾在京中有过一段婚姻,却不太清楚她的那位夫婿是谁。

  不过,年少时浓烈缠绵的单纯爱意,终究抵不过市井风烟中那些繁琐俗务的磋磨。

  两人成婚后的两三年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很快就将傅雁回的温柔耐心消磨殆尽。

  而压倒他们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便是赵玠受命于先帝,加入了当时储君的幕僚阵营。

  那时的储君,便是如今的延和帝。

  延和帝登基至今不过十三年,二十年前被封为储君时,才是个五六岁的小小姑娘。

  “……你母亲无法认同我的选择,”赵玠薄唇微弯,眼底却并无笑意,只是百感交集地摇摇头,“那时先帝力排众议立今上为储,世家豪强却更属意亲近世家势力的大皇子,对年仅五六岁的小公主只当个笑话看。”

  各地世家豪强明面上没与先帝正面抗衡,私下里却是有不少动作的。

  赵玠是先帝为年幼的储君择定的羽翼肱骨之一,自然首当其冲地受到来自各方的明枪暗箭——

  当然,朝堂之争,不到万不得已不至于兵刃相见,那时他们对赵玠的打压主要还是在朝堂上。

  那时赵玠也只是个不到二十的年轻人,又因出身寒门而势单力薄,面对各方的打压自是左支右绌、疲于应付,实在也分不出太多心思安抚家中的小妻子。

  菜米油盐的俗务磋磨、政见相左、夫妻间日渐疏于交流而冷淡,如此种种,最终让傅雁回再无法忍受,从此家无宁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