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水至清无鱼,那么到底是谁想要把水搅浑在其中摸鱼呢?张彦瑾想不明白,陈溯更想不明白。

  不管如何,南阳和信阳民众聚众闹事的风波算是平复下去了,张彦瑾面对民众闹事时镇定自若, 还让那些闹事的百姓们背法典的事情也快速穿了出去。

  毕竟这还是有史以来, 第一次有人让老百姓们背法典, 这事实在是太新鲜,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在把这件事当笑话讲的时候, 也顺便把张彦瑾的威名也传播了出去。

  远在庙堂之上的皇上听闻此事后是哈哈大笑,只觉张彦瑾不按套路出牌实在是有趣,专门在朝堂之上夸奖了张彦瑾教化民众这件事,以至于,大魏朝各地居然掀起了一股教化民众热,让那些老百姓们都觉得苦不堪言。

  张彦瑾却无暇顾及这些,因为在安顿好茶树园的事情之后,他就拉着陈溯去了焦作这些地方,开始开辟养蚕园和芝麻基地、花生基地,以及中药材种植园区。

  中州地处中原,乃是一代文明的发祥之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故而这里适宜大多数农作物的生长。

  芝麻和花生就是这里的典型代表,他记得后世这里的花生和芝麻每年远销各地,至于怀药的典型代表,菊花、山药、牛膝、桔梗等药材更不用说。

  养蚕则是张彦瑾看到了北征开辟出来的河西走廊和他开辟出来的南洋两条商路,张彦瑾知道这两条商路谁先行一步,谁就能在其中赚大钱。丝绸在古代可是有先例的,一到各地就受到追捧,更有些地方的贵族,以穿上丝绸为高贵。

  在规划好各地之后,张彦瑾便开始安排百姓们将这些都种植起来,他已经和刘俊义商量好了,等到今天冬天,恰好南洋风平浪静的时候,就把货物运送到宁州去,由刘俊义运出海外。

  至于河西走廊这条商路不像海上需要考虑天气的原因,随时都可以出发。

  除过这些,张彦瑾还专门开了生产芝麻酱和花生酱的小厂子,大魏朝还没有人用过芝麻酱和花生酱,可是他吃过这两种酱,很清楚这两种酱料味道之香浓。

  他打算等到秋收之后,就把这个厂子运作起来。

  在张彦瑾忙碌的同时,黄修均和宇文上恺两人也没有闲着。

  黄修均那天着实是受了些暑热,又被石头砸中额头,这才一恍惚晕了过去,好好休息了一天后,他不放心建设进度,立马就赶赴到工地上去了。

  宇文上恺在和张彦瑾一起规划好各地的建设之后,便开始让人在各地自内而外建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