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彦瑾点点头, 毕竟天灾人祸, 不能由他们说了算,士族士族,再怎么牛, 还是得看老天爷啊。

  他在让专门负责的官员清点完地契存档之后,张彦瑾就准备动身去西州和榆林, 一来是借职务之便,去看看张伍一和王石王久他们弄得怎么样了, 二来是发动当时迁出去的中州老百姓们回中州。

  至于当地的中州老百姓们, 他已经开始安排他们在平地上搭建简易的木板房,先能避风避雨再说。

  毕竟一旦当初临时迁出去的老百姓们回来之后,必须要先有一个住处,这样才能说下一步重建的事情。

  花了五六天的功夫,张彦瑾才带着张伍二等人一起来到了西州大同。

  此时的大同在张彦瑾的安排和发展下已经大变样了, 就连张彦瑾现在对西州大同的样貌也略略有些吃惊, 更不要说跟着张彦瑾一路过来, 第一次来到大同的官员们了。

  和张彦瑾上一次离开之前不同的是,大同的路已经拓宽到了四米之宽,可以方便八匹高头大马并列而行,大大方便了来往的商旅。

  商旅不仅有来自大魏朝各地的人, 还有那金发碧眼的洋人,和哇里哇里说着日本话的东瀛人。

  道路纵横交错,高大的红砖建筑林立两旁,悠扬的劳动号子声在半空中飘扬,熙熙攘攘中透露出一股井然有序之感。

  张彦瑾望着这一切,豪气和成就感油然而生,这一切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西州大同也因为他张彦瑾而名留青史,成为大魏朝最先崛起的区域!

  他成就了大同,大同也成就了他。

  虽然这从去年开始他就很少在大同了,不过他和王石王久,还有大同的明府孟经纶却书信来往十分紧密。

  他当时临走前的第一个安排便是让王石王久他们拓宽道路,因为当时的狭窄小道已经无法满足来往的商旅了,也大大影响了商贸的效率。要致富,先修路不是没有道理的。

  于是,他当时就和孟经纶商量,拓宽了大同的道路,甚至为了方便目前的形势,还让好多老百姓搬迁让道,重新设计规划出最适合现在大同经济的道路。

  当然,从大同张彦瑾煤炭工厂的第一排红砖房盖起来,这些老百姓们也都纷纷眼红了起来,再加上他们在张彦瑾工厂干活,积累了不少的金钱,各家各院便都开始购买红砖,专门找张彦瑾的工匠们给他们盖房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