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李文柏唯一的要求。他要的是前庭各大作坊压榨剥削工人的实证,有了账簿上摘录的实证,加上罗武的事情, 他便能把事情闹大, 大到必须颁布法令强制提升作坊对民工的待遇。

  至于账册上可能出现的别的有猫腻的地方,李文柏是懒得管了。无非就是一些与几位判司有关的“孝敬钱”, 这些作坊能够在前庭压榨剥削工人这么多年,作威作福, 要说没有一两个后台撑腰, 李文柏是绝对不信的。

  只不过他来前庭的第一天就已经和那六位判司承诺过,过去的事情他不会计较。所以现在他也不会在账簿上找着六位属下的麻烦。

  毕竟现在要想治理好前庭乃至西州,光靠他一个人,难免不太现实。那六人以前虽然贪, 但接下来能安分守己,那他也懒得多计较。

  无论如何,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带动发展经济,让前庭的百姓们,也能想文兴县的百姓一样,生活富足。这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其实李文柏并不适合做官, 他没有所谓“经邦济世,强国富民”这样的崇高志向与能力,他就是个搞生意的,他的眼光放不到那么远的地方,那么高的高度。

  穿越过来,他只想挣钱养活自己,阴差阳错走上了科举的道路。到后来,做县令,做刺史,他能想到的,也只是努力发展辖区内的工商业经济,让百姓生活富足,不至于野有饿殍,路有冻死骨这样的事情发生罢了。

  查账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出结果的。李文柏也没有在刺史府久留,叫上了李二和两个护卫,离开了府衙。

  身为刺史,上任四天了,也该到街坊田舍之间走走,体察一下百姓疾苦了。

  顺便,也能对各大作坊的工人的具体情况,有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毕竟百姓们过得怎样,都是别人讲述的,李文柏认为,在出政令之前,他有必要去探查一下百姓们对作坊的看法和希望。

  且不说李文柏领着李二等人走街串巷效果如何,在另一边,几大作坊的东家,早已经是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一个一个在家里都待不住,时不时地向自己的后台那里跑。

  新来的刺史突然发难,首富杨邦被抓入狱,所有人商户的作坊支出账册被强行送去了府衙。这一幕幕,明显透露着风雨欲来的味道。

  难道这新刺史一来,就要向前庭所有商户下手吗?

  这是所有商户们和作坊东家们心中的共同想法。

  于是,这一天,六位判司的府邸之中,都汇聚了好几个大富商和作坊的东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