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彼时的他与王端均是青葱少年,踌躇满志,视万物如粪土。太子府中,青山当户,流水在左。他们时常饮酒纵歌,辄谈世事,调素琴,阅金经,实是志趣相投。后头,王端曾对他立下重诺,道是:“端之生死全为殿下,必鞠躬尽瘁,以助殿下安国长久。”为此,他便真真弃了王家家主之位,更忽顾了家中妻儿。却如今,时光荏苒,世事与人都不复当年。

  忆及此处,周王的神色出乎意料地平静了几分,沉吟片刻,竟是召了寺人旌道:“罢了,叫他们都莫在明堂跪着了。”

  闻言,寺人旌一凛,忙是躬身传旨,去请了公子詹与周如水免罚。

  王家这头的白事正在当头,谢府亦出了事儿,自谢釉莲有孕,谢家便似舒了口长气,在周王的盛怒之下,好好地挨过了次次风口浪尖。

  后头谢浔禀告周王在邺城近处的富源村黑泥沟中发现了一座银矿,也是正中了周王下怀。

  周王近年崇信道教,妄求长生,宫中最缺的便是银子。早先厉办暗娼楼案,与其言是为求公正,不如言是想要捞来这些巨财。却不想案子是办下来了,利国亦利民,就是未利着周王这私库。

  遂前岁谢浔一道富源村黑泥沟中有一座银矿,周王未详尽勘探便将黑泥沟银矿收归朝廷,又派谢浔前往主事开采。

  ……………………………………

  如水毕竟是如水,即便痛彻心扉,都不忘挖坑…………

  又觉得好笑,又心疼我宝宝

  第151章 浪成微澜

  谢浔就盼着靠这银矿扬眉吐气, 遂大开大办,方至黑泥沟,便征召民夫三千七百余人,没日没夜,大肆采掘。却哪想, 耗时多日, 挖出银砂四千多斤, 末了, 却仅炼出白银三两、黑铅四十斤。

  奏报送至周王案前,周王真是怒极生笑。这一朝,不光是赔了个大发,更是叫周王大失所望。更彼时, 王端方死, 余怒未歇。瞅准了这个机会, 王端的门生们齐齐上奏,都是弹劾王端往日的罪行。

  一时之间,弹劾谢浔的奏本就如落叶般飞了满地。奏本的内容也不拘泥, 不光就银矿之事弹劾谢浔,更有有道他不尊君上,以谕赐青词垫案角的。也有详尽道他何时何月何处何地与何人私用荤辛的。

  这些鸡毛蒜皮本算不得什么, 真真将谢浔拖下马的却是傅涑,道是他前些时日办暗娼楼案时,阴差阳错抓得一匠人,那匠人嘴严的很, 起先是一根丁卯都询问不出。后头他绞尽脑汁,直是寻来了那匠人的妻儿来,那匠人才终于松了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