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7)
徐挽澜笑了一笑,道:“阿芝姐,你又不是不懂我。我这人心气儿低,能没病没灾地活着,便觉得高兴。若还有饭可吃,有衣裳穿,那就是喜事。至于这案子甚么的……”
话及此处,徐挽澜轻轻抬眼,朝着邻桌一位黄衫娘子一瞥。说来也巧,那女子也正拿眼儿打量着她。
两人四目相对之时,那女子忽而笑了,随即轻挽莲袖,勾出一只小指来,那指甲蓄得极长,还拿金凤花染作艳红之色,煞是乍眼。接着,这小娘子便用那染得通红的小指甲,轻轻蘸了蘸杯中浊酒,随即稍稍弹了一下。
这便叫做“蘸甲”之礼,在这宋朝,很是时兴。敬酒之时,蘸一蘸甲,弹一弹酒,也算是一种礼节。
徐三娘是个爱干净的人儿,因而对于这等礼节,实在是不太能接受,可此时那小娘子做了,徐三娘也只得硬着头皮,有样学样,蘸了回去。
那小娘子见她回礼,勾唇一笑,这便回过了头,不再看这徐三。王瑞芝在旁瞧着二人的往来,不由得憋着笑,对一脸郁闷的徐三道:“你们两个小丫头,倒还真是宿世冤家。瞧她这小模样,可真是卯足了劲儿,专门呛上你了。”
徐挽澜无奈轻笑,接着晃着手中小盏,却是摇头一叹。
这位偏和她做“宿世冤家”的小娘子,也是做讼师的,本姓秦,名唤娇娥。这秦娇娥是个心气儿极高的,凡事都要争强显胜,非要压到旁人头上不可,可自打遇上了徐三娘之后,秦家娘子每次和她对打,都是损兵折将,大败亏输,自然是心有不甘。
现如今,秦娇娥俨然已经是入了魔障了。徐挽澜接哪一桩官司,秦娇娥便非要做对家不可,便说现在,徐三娘手里头这三个案子,每一桩的对家都是她,实在是教徐挽澜十分无奈。
一想起这些事来,徐挽澜忍不住伸出手来,用指肚儿好好揉了揉眉心。其实秦娇娥这般行事,她倒也能理解。前生的时候,她和秦娇娥是一类人,题目做不出来,便夜以继日,死磕到底;考试没考到第一,恨不得左右开弓,大力扇自己几个耳光。
这种精神,倒也可以说是有衔石填海、力争上游之志,只是徐三娘如今却是想明白了。人生在世,贵在“坦然”,虽说要坚信自己能做到,可也要学会坦然接受自己做不到。若是接受不了,那真真是自己找罪受。
这般想着,徐挽澜以手支颐,望着窗楹之外,兀自出起神来。天色已晚,夜渚月明,徐挽澜遥遥见得湖上小舟点点,漂浮似叶,舟上灯火如星,望之荧煌无数,实在美不胜收,她也不由得心驰神往。
这钓月楼临湖而建,当真不负钓月二字。徐三娘倚窗而望,瞧着这副美景,渐渐地,竟也生出了雅兴来,颇想立时辞去,行舟湖畔,饵云钩月,钓尽沧浪。
然而她看着看着,忽见一只花船愈行愈近,这所谓花船,自然便是那妓子招客的枇杷门庭。船行靠岸,停稳之后,便见帘子一掀,有二仆扶着一人,踉踉跄跄,歪歪倒倒地走了出来。
那被扶着的人一袭翠裙,钗横鬓乱,喝得神志不清,玉山将崩。徐挽澜眼瞧着,忍不住微微皱眉,没来由地生出了些预感来。而待那醉到昏头的小娘子上了钓月楼,进了大堂,大摇大摆地坐到了主位之上时,徐挽澜这下明白过来了——
↑返回顶部↑
话及此处,徐挽澜轻轻抬眼,朝着邻桌一位黄衫娘子一瞥。说来也巧,那女子也正拿眼儿打量着她。
两人四目相对之时,那女子忽而笑了,随即轻挽莲袖,勾出一只小指来,那指甲蓄得极长,还拿金凤花染作艳红之色,煞是乍眼。接着,这小娘子便用那染得通红的小指甲,轻轻蘸了蘸杯中浊酒,随即稍稍弹了一下。
这便叫做“蘸甲”之礼,在这宋朝,很是时兴。敬酒之时,蘸一蘸甲,弹一弹酒,也算是一种礼节。
徐三娘是个爱干净的人儿,因而对于这等礼节,实在是不太能接受,可此时那小娘子做了,徐三娘也只得硬着头皮,有样学样,蘸了回去。
那小娘子见她回礼,勾唇一笑,这便回过了头,不再看这徐三。王瑞芝在旁瞧着二人的往来,不由得憋着笑,对一脸郁闷的徐三道:“你们两个小丫头,倒还真是宿世冤家。瞧她这小模样,可真是卯足了劲儿,专门呛上你了。”
徐挽澜无奈轻笑,接着晃着手中小盏,却是摇头一叹。
这位偏和她做“宿世冤家”的小娘子,也是做讼师的,本姓秦,名唤娇娥。这秦娇娥是个心气儿极高的,凡事都要争强显胜,非要压到旁人头上不可,可自打遇上了徐三娘之后,秦家娘子每次和她对打,都是损兵折将,大败亏输,自然是心有不甘。
现如今,秦娇娥俨然已经是入了魔障了。徐挽澜接哪一桩官司,秦娇娥便非要做对家不可,便说现在,徐三娘手里头这三个案子,每一桩的对家都是她,实在是教徐挽澜十分无奈。
一想起这些事来,徐挽澜忍不住伸出手来,用指肚儿好好揉了揉眉心。其实秦娇娥这般行事,她倒也能理解。前生的时候,她和秦娇娥是一类人,题目做不出来,便夜以继日,死磕到底;考试没考到第一,恨不得左右开弓,大力扇自己几个耳光。
这种精神,倒也可以说是有衔石填海、力争上游之志,只是徐三娘如今却是想明白了。人生在世,贵在“坦然”,虽说要坚信自己能做到,可也要学会坦然接受自己做不到。若是接受不了,那真真是自己找罪受。
这般想着,徐挽澜以手支颐,望着窗楹之外,兀自出起神来。天色已晚,夜渚月明,徐挽澜遥遥见得湖上小舟点点,漂浮似叶,舟上灯火如星,望之荧煌无数,实在美不胜收,她也不由得心驰神往。
这钓月楼临湖而建,当真不负钓月二字。徐三娘倚窗而望,瞧着这副美景,渐渐地,竟也生出了雅兴来,颇想立时辞去,行舟湖畔,饵云钩月,钓尽沧浪。
然而她看着看着,忽见一只花船愈行愈近,这所谓花船,自然便是那妓子招客的枇杷门庭。船行靠岸,停稳之后,便见帘子一掀,有二仆扶着一人,踉踉跄跄,歪歪倒倒地走了出来。
那被扶着的人一袭翠裙,钗横鬓乱,喝得神志不清,玉山将崩。徐挽澜眼瞧着,忍不住微微皱眉,没来由地生出了些预感来。而待那醉到昏头的小娘子上了钓月楼,进了大堂,大摇大摆地坐到了主位之上时,徐挽澜这下明白过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