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2 / 7)
故事的大概内容是,甄六兮本与封少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已到谈婚论嫁的地步,更是一度住在封府。后来因莘妃娘娘带皇上回封府时,被甄六兮所迷惑,强抢豪夺,甚至以甄将军来威胁,甄六兮为了自己的爹,为了封少,才含泪与封少分手,进宫当了兮妃娘娘。但两人一直心意相通,从未忘记过彼此,过了这么多年,封少为了救兮妃娘娘而身受重伤,兮妃娘娘旧情复炽,如今没有甄将军了,所以也无惧皇上,回到了封少的身边。
他们的感情真的感天动地,茶馆上,酒楼里,评书先生抑扬顿挫的在讲这个故事时,都不免感动的落下泪来。
这时有人问了,
“那皇上能就此善罢甘休?”
“谁说不是呢?皇上怎能容忍自己的妃子在外伺候别的男人?别说是有损颜面的事,这是满门抄斩之事啊。”
“我听宫中小太监说,皇上极爱这位兮妃娘娘,而皇上多年未有子嗣,只有兮妃娘娘替他生了一个小皇子。他是舍不得杀了兮妃娘娘的,但他也有王牌在手,一是小皇子在宫中,兮妃娘娘不会不要这儿子吧?而是宫中还有个莘妃,不会允许自己哥哥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所以皇上只需要等兮妃娘娘自己回宫。”
“要说皇上对兮妃娘娘也是仁至义尽了,这要换成别的娘娘,早就株连九族了。”
茶馆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极热闹,只有评书先生闭着眼,故事讲完了,可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甄将军之女甄六兮,可是早年间,在皇上还是皇子时,便已进宫,何来的在封府住过?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故事有起承转合,有人爱听就好,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第130章
民间的这些传闻不可避免的传到宫中,别说外边的人不知情,连宫中的人都不免怀疑是否是真的,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偷偷讨论的资本。
在宫里,面对这些传言,最早有反应的是顾莘,这毕竟触及到她的哥哥,触及到顾家的荣辱。顾家这一年大起大落,哥哥被流放刚回来,再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这些事情,她不会傻的去问安公公,跟不会傻到去问皇上,所以在听到传闻的第一时间,她便直接去了封府,想看看甄六兮是否真的在封府?因为她与别人一样,怎么也想不明白,她放着宫中好好的日子不过,偏偏折腾到封府,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去的路上,她甚至还心存侥幸,或许只是一个传言,也或许只是长的像的女人在封府,然后当她真正看到甄六兮在封府忙前忙后,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样子时,怒火几乎烧毁了她的理智。
↑返回顶部↑
他们的感情真的感天动地,茶馆上,酒楼里,评书先生抑扬顿挫的在讲这个故事时,都不免感动的落下泪来。
这时有人问了,
“那皇上能就此善罢甘休?”
“谁说不是呢?皇上怎能容忍自己的妃子在外伺候别的男人?别说是有损颜面的事,这是满门抄斩之事啊。”
“我听宫中小太监说,皇上极爱这位兮妃娘娘,而皇上多年未有子嗣,只有兮妃娘娘替他生了一个小皇子。他是舍不得杀了兮妃娘娘的,但他也有王牌在手,一是小皇子在宫中,兮妃娘娘不会不要这儿子吧?而是宫中还有个莘妃,不会允许自己哥哥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所以皇上只需要等兮妃娘娘自己回宫。”
“要说皇上对兮妃娘娘也是仁至义尽了,这要换成别的娘娘,早就株连九族了。”
茶馆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的极热闹,只有评书先生闭着眼,故事讲完了,可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甄将军之女甄六兮,可是早年间,在皇上还是皇子时,便已进宫,何来的在封府住过?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故事有起承转合,有人爱听就好,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第130章
民间的这些传闻不可避免的传到宫中,别说外边的人不知情,连宫中的人都不免怀疑是否是真的,成了大家茶余饭后偷偷讨论的资本。
在宫里,面对这些传言,最早有反应的是顾莘,这毕竟触及到她的哥哥,触及到顾家的荣辱。顾家这一年大起大落,哥哥被流放刚回来,再经不起任何折腾了。
这些事情,她不会傻的去问安公公,跟不会傻到去问皇上,所以在听到传闻的第一时间,她便直接去了封府,想看看甄六兮是否真的在封府?因为她与别人一样,怎么也想不明白,她放着宫中好好的日子不过,偏偏折腾到封府,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去的路上,她甚至还心存侥幸,或许只是一个传言,也或许只是长的像的女人在封府,然后当她真正看到甄六兮在封府忙前忙后,俨然一副女主人的样子时,怒火几乎烧毁了她的理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