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6 / 7)
这种事情了李从嘉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唐在一旁看着,就等着他们三败俱伤,至于不让赵匡胤他们回来,原因还是那个,担心他们打着打着对大唐来一下子,所以必须有兵马在边关震慑。
只不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最开始发难的大唐突然抽身而出,搞得满朝文武都有点觉得应接不暇。
魏仁浦的反应是很快的,他立刻找到李从嘉问道:“既然无仗可打,太子是不是也该回来了?”
这一去就是半年,之前李仲寓也在冲锋陷阵,他们也没别的话说,现在总算是能让他回来了吧?
文臣们担心啊,要是太子在军营混了两年,也跟皇帝似的偏心枢密院可怎么办?
其实撇开彼此利益冲突,以内阁为首的文臣也不得不承认,其实跟那帮武将在一起还是挺舒服的。
他们豪爽直帅却不粗鲁,毕竟也是读过书的,不会跟文盲一样什么都不懂,这样的人总是能够引起别人好感的。
为什么赵匡胤跟李仲寓说妻妾的事情李仲寓不会反感不会多想?因为赵匡胤坦荡啊,我知道我女儿是太子妃,但是我不会因为她是太子妃就立场偏颇,他告诉了李仲寓他看不到的一点,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魏仁浦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危机感,李仲寓就算再偏心也是有限度的,李从嘉就是这样,他是偏心枢密院,但却从来没有打压过内阁,甚至还能分权给内阁。
只是李从嘉能够分权给内阁,但是却绝不会将兵权分给枢密院的大将们,所以他对枢密院有所愧疚,这才是他偏心的原因。
只是内阁不在意其他人在意啊,内阁作为文臣首领,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给大家争取利益,所以他来问了。
李从嘉对于魏仁浦不像是对范质那么尊重,却也不会驳了他的面子,而且算一算李仲寓也算是经过见过,继续留在那边对大局也没什么影响,于是直接一挥手说道:“那就让他回来吧。”
魏仁浦放心了,许多大臣也放心了。
接到这个命令的李仲寓却有点依依不舍,一开始来军营的时候他的确很不习惯,毕竟养尊处优了十几年,到了军营就算条件再怎么好也有限,他还不敢太娇气,生怕军营中有不好的话传出来。
↑返回顶部↑
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唐在一旁看着,就等着他们三败俱伤,至于不让赵匡胤他们回来,原因还是那个,担心他们打着打着对大唐来一下子,所以必须有兵马在边关震慑。
只不过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最开始发难的大唐突然抽身而出,搞得满朝文武都有点觉得应接不暇。
魏仁浦的反应是很快的,他立刻找到李从嘉问道:“既然无仗可打,太子是不是也该回来了?”
这一去就是半年,之前李仲寓也在冲锋陷阵,他们也没别的话说,现在总算是能让他回来了吧?
文臣们担心啊,要是太子在军营混了两年,也跟皇帝似的偏心枢密院可怎么办?
其实撇开彼此利益冲突,以内阁为首的文臣也不得不承认,其实跟那帮武将在一起还是挺舒服的。
他们豪爽直帅却不粗鲁,毕竟也是读过书的,不会跟文盲一样什么都不懂,这样的人总是能够引起别人好感的。
为什么赵匡胤跟李仲寓说妻妾的事情李仲寓不会反感不会多想?因为赵匡胤坦荡啊,我知道我女儿是太子妃,但是我不会因为她是太子妃就立场偏颇,他告诉了李仲寓他看不到的一点,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魏仁浦其实也没什么太大的危机感,李仲寓就算再偏心也是有限度的,李从嘉就是这样,他是偏心枢密院,但却从来没有打压过内阁,甚至还能分权给内阁。
只是李从嘉能够分权给内阁,但是却绝不会将兵权分给枢密院的大将们,所以他对枢密院有所愧疚,这才是他偏心的原因。
只是内阁不在意其他人在意啊,内阁作为文臣首领,有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就是给大家争取利益,所以他来问了。
李从嘉对于魏仁浦不像是对范质那么尊重,却也不会驳了他的面子,而且算一算李仲寓也算是经过见过,继续留在那边对大局也没什么影响,于是直接一挥手说道:“那就让他回来吧。”
魏仁浦放心了,许多大臣也放心了。
接到这个命令的李仲寓却有点依依不舍,一开始来军营的时候他的确很不习惯,毕竟养尊处优了十几年,到了军营就算条件再怎么好也有限,他还不敢太娇气,生怕军营中有不好的话传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