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3 / 7)
时间渐渐过去,季明丰穿上了新衣服,胸口带上了大红花,和几个接亲的社员牵着头戴大红花的骡子车,准备去接新娘子了。
现在其实还早,不过季明丰的媳妇是外村的,必须得早点去才能赶上吉时,至于季明收,他媳妇就在本村,离得近,到时只要估摸着时间去接就行。
接亲的走后,李大娘就开始做喜宴了,做饭做菜也要时间,要是等到新人们到了才做,那时间就来不及了。
季明珠贴完剪纸后,就干打杂,一会儿给堂婶递个盆,一会儿去帮忙借个锅,虽然没干啥大事,她却跑得大汗淋漓。
时间逐渐到了正午,吉时差不多到了,接亲是人也回来了。
很少看见婚礼,所以这次季明珠也难得和其他人一样趴在院子墙头上看热闹。
新娘子坐在骡子车上被一块红盖头盖住了,看不见脸,骡子车上还有新娘子的嫁妆,一个木箱子,里面不知装的什么,还有两床新被子,枕巾,暖水壶,脸盆之类的。
从嫁妆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新娘子的家庭条件还不错,也受宠,而王大春肯定也出了不少聘礼。
因为当地的风俗是男方出聘礼,女方则是可以选择出嫁妆也可以选择不出。
选择出嫁妆的姑娘肯定是在家里受宠或者有点地位的,因为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要是姑娘在家没点地位,娘家可不愿意出嫁妆。
即使女方家肯出嫁妆,那嫁妆的价值也基本不会超过男方聘礼价值,第一个原因是女方不愿意做亏本的买卖,第二个原因就是女方认为嫁妆如果给超过了男方的聘礼价值,那女方家就会显得低男方家一等。
农村人没几个不好面子,所以即使再怎么疼爱自家姑娘,也不会办出丢面子的事情。
当然,也有父母实在心疼自家姑娘会多给点嫁妆,只是他们会选择偷偷的给,不会让人知道。
可是,这样的父母在农村根本没有几家,简直是凤毛麟角。
吉时到了,两对夫妻开始一前一后的往正堂屋走。
↑返回顶部↑
现在其实还早,不过季明丰的媳妇是外村的,必须得早点去才能赶上吉时,至于季明收,他媳妇就在本村,离得近,到时只要估摸着时间去接就行。
接亲的走后,李大娘就开始做喜宴了,做饭做菜也要时间,要是等到新人们到了才做,那时间就来不及了。
季明珠贴完剪纸后,就干打杂,一会儿给堂婶递个盆,一会儿去帮忙借个锅,虽然没干啥大事,她却跑得大汗淋漓。
时间逐渐到了正午,吉时差不多到了,接亲是人也回来了。
很少看见婚礼,所以这次季明珠也难得和其他人一样趴在院子墙头上看热闹。
新娘子坐在骡子车上被一块红盖头盖住了,看不见脸,骡子车上还有新娘子的嫁妆,一个木箱子,里面不知装的什么,还有两床新被子,枕巾,暖水壶,脸盆之类的。
从嫁妆上就可以看出,这个新娘子的家庭条件还不错,也受宠,而王大春肯定也出了不少聘礼。
因为当地的风俗是男方出聘礼,女方则是可以选择出嫁妆也可以选择不出。
选择出嫁妆的姑娘肯定是在家里受宠或者有点地位的,因为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要是姑娘在家没点地位,娘家可不愿意出嫁妆。
即使女方家肯出嫁妆,那嫁妆的价值也基本不会超过男方聘礼价值,第一个原因是女方不愿意做亏本的买卖,第二个原因就是女方认为嫁妆如果给超过了男方的聘礼价值,那女方家就会显得低男方家一等。
农村人没几个不好面子,所以即使再怎么疼爱自家姑娘,也不会办出丢面子的事情。
当然,也有父母实在心疼自家姑娘会多给点嫁妆,只是他们会选择偷偷的给,不会让人知道。
可是,这样的父母在农村根本没有几家,简直是凤毛麟角。
吉时到了,两对夫妻开始一前一后的往正堂屋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