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啊,要是换做我, 两百万的科研经费,我是不可能不动心的。”

  “老陈,你脸色怎么有点不对啊。”

  陈老扯了扯嘴角,努力让自己露出一个笑容,“年纪大了,坐久了,后腰就不舒服。”

  “这毛病我也有,回家让老婆子揉一揉。哎,你在物理学里也算是一号人物了,你说那位这么大方,我倒是要好好认识一下。”

  陈教授干笑两声,“是大方,大公无私,大公无私。”他放在裤兜里的衣角紧紧攥着自己大腿根部的软肉,哎呦,真疼啊,不知道是心疼还是被掐得疼。

  获奖者在引导员的引导下登上主席台领奖。孟老已然仙逝,直系亲属也全部不在人世,代他领奖的事陈安帮和孟老的一个外甥女。

  两人面上的悲伤难以掩饰,孟老的外甥女是燕大的一位历史学讲师,她在会上表示,她代表孟老将这两百万奖励金全部捐赠给基金会,只要求申请到这笔基金的项目组在他们的实验成果出来后,能记得孟家荫这个名字。

  袁正英接过文学家奖杯的时候感慨良多,他获得文学奖不仅代表着他个人的荣誉,更意味着新闻被承认是文学的一种,这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意义重大。

  “华清奖的理念是务实!谁能为社会进步做贡献,谁的项目能转化成生产力,谁就是该得奖的人!”李铮的话掷地有声。

  他知道这样好似功利的奖项理念必然会引来诸多争议,这是他与赵德培思考许久的结果,现在的华国需要的不是光风霁月,遗世独立,现在的华国需要的是实际,是生产力。

  李铮的话落,主席台上中科院负责人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同时陷入了深思,一个奖项的设立仪式,带给他们太多的惊喜,这个李铮李教授,这个华清奖了不得啊。

  华清奖是在副总理及他们的大力支持下设立的,华清奖的出资人在公众场合发表的言论,会被认为是华京当下的态度,这对督促地方务实,脚踏实地有极大的好处。

  当天新闻联播播出后,不同阶层的人反应不一,普通老百姓看到新闻,发现原来搞科研拿个奖都能有那么多钱,一时间民间向学风气盎然,当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而物理化学等科研类专业报名人数也激增,华国的科研氛围一时无两。

  至于华国的地方官员从中看到了中央务实的态度,在调整施政方针的时候不由也多考虑了两分。

  能代表华京发出声音的那位,更是在公开场合夸赞李铮的“生产力”理论,甚至早两年说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后世所有华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论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