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新帝的登基大典上,还没有人敢发出质疑的声音,只是祭天之后,有人按捺不住,可也只敢私下里议论纷纷。

  若这时候是承帝或者少帝做出了这等惊世骇俗的事情,恐怕早就有朝臣上书劝谏了。

  但眼下这事情是刘煜下的诏令,公然反对的声音几乎微不可闻——因为谁都知道,曾经的煜亲王是连先帝和太皇太后都不能轻易拿捏的人,又怎会允许别人在他面前指手画脚。

  不过,还是有人碍着祖宗礼法,先暗中找蔡鹏这位尚书令说道,希望由他出面,召集群臣一起劝谏陛下。

  刘煜立后的祭天文是蔡鹏亲笔所拟,他已经看开,又怎么会去趟这摊浑水,于是对来者皆道:“当初厉帝、承帝的后宫如何,众人皆知,但无人置喙……说到底,这是陛下的私事,旁人无权过问。”

  厉帝残暴,虐杀成性,有多少女子年纪轻轻香消玉殒,连蔡鹏的爱女,也是折在了厉帝的府邸,自己也险些被害,当初可无一人敢为蔡大人说一句话,为那些可怜的女子说一句话;

  至于承帝时候,外戚徐家独大,在朝中说一不二,更有徐太后把持后宫,连煜亲王外祖蒋家所出的蒋妃都被压上一头,也没见何人为皇家子嗣着想,敢触徐家锋芒。

  当时就有人明哲保身,趋利避害,言道这是帝王家事,外人无权置喙。

  现在陛下既没有残暴不仁、倒行逆施,也没有让外戚干政祸国,这些朝臣再跑出来说事,就显得有些站不住脚了。

  若真这么有骨气,早干嘛去了,现在跑来偷偷摸摸地支支吾吾,无非是担心陛下在史书上留下污迹,他们这些人也跟着留下一个媚上、不作为的名头罢了。

  也只有真正的直臣敢于死谏,可惜这些纯臣在厉帝时期已经前赴后继,丢了性命,如今大多数人一看涉及身家性命,踌躇自然就多。

  原本刘炘为了儿子,就借反王谋逆一事清洗了朝廷,把一批惯会咬文嚼字、不干实事的多事之徒贬的贬、除的除,好叫少帝不被人言所架。

  可惜他的辛苦没能帮上少帝的忙,倒是给刘煜赚了些清静。

  那些人原本就不敢大声嚷嚷出来,一心想让尚书令等重臣打头阵,现在被蔡大人和丁大人这么软软一刺,自是羞愧难当,再难有勇气开口。

  于是等男后入主后宫,也没什么人上书劝谏新帝,委实省了刘煜不少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