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把重心又放回了延年堂的各种事务上,并不断关注昌隆救援的情况。

  可惜许久之后,还是没有好的消息传来,寻觅不得的立阳海军只能带着那些参与救援的渔船回到了港口。

  这么一关注起来,晓年才知道,今年海啸频频,不仅是少海,其它地方亦是如此,包围九州的海域似乎进入了震动模式,从前段时间开始就一直没有消停。

  后来有些小小的声音传出来,说是因为新帝平庸,而且又是叛贼之后,所以老天并不满意其继位,于是天降怒意,海上这才频频出事。

  晓年是来自华国的,当然明白这种地质变化和气候原因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控制和影响的。

  换句话说,一个皇帝再怎么平庸、无能,哪怕是像厉皇帝那样残暴的君主,该有海啸的时候有,没有的时候也不会凭空冒起。

  只是民间这样的议论十分危险,一个弄不好就会引起大的动乱。

  更何况昌隆还是煜亲王的封地,从这里传出对新帝不敬的话,晓年都可以想象平时就把刘煜当成眼中钉肉中刺的刘荃,会如何假象这一切都是煜亲王想出来的阴谋。

  刘煜虽然不在京中,但立阳三郡早年也是在王爷半控制、半放养的情况自由生长的。

  煜亲王身边不仅有蒋子谦和郑武原这两个心腹,出了这样的隐患,自然有人迅速出动,一边压制这种可能引来杀身之祸的言论,一边也向立阳三郡四处传递消息,引导舆论。

  既然不仅是少海,南方海域也频频出现海啸,那就说明这是普遍现象。

  冀州南面就是青州,再往南是荆州,如果真如他们所说是帝王的原因造成异象,那岂不是说这三个国家的帝王都同时失职?

  这时候的人虽然还不知道什么叫地壳运动,不知道海事发生的原因,但至少知道其发生的大致位置和破坏力的大小。

  海上的动静瞒不住沿海的居民,哪里有海难也骗不了人,所以这样的言论传播开来,众人也就确实不信之前的那个了。

  这个时候为先帝守孝三年的孝举也发挥了作用,经历过厉皇帝时期,又经历了北境和京中的逆乱,老百姓并不要求新帝是多么文韬武略,只要他仁爱,不要老是折腾,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