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若要让天下归服,实干路线显然要走很长时间才有效果,所以只能另辟蹊径。

  既然刘荃是以仁孝之名即位,那就要想办法把这个品德表现到极致——要仁就至仁,要孝就至孝!

  如果和其他继位的新帝一样,为先帝守孝二十七日,那显然不能表现刘荃的“至孝”,所以他要主动提出结庐三年,让天下人都看到帝王的诚意。

  若是这件事放在任何别的成年皇帝身上,都是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拿孝期中必须遵守的一件事来论,就已经极难遵守了。

  既然是结庐守重孝,那就肯定不能宠幸嫔妃,更不能与她们生育皇子,这对于子嗣多多益善的皇族来说,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放在刘荃身上,情况就变得完全不同了。

  毕竟他年纪尚轻,哪怕是三年之后也不过十七岁,放在寻常人家,现在就谈人伦之事,确实为过早。

  更何况他原本就体弱,太早行房事更是有损精气,还不如借这个机会继续调养,“养精蓄锐”,三年之后再与嫔妃生育子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且刘荃的出身,在某种程度上其实算是有污点的——因为他的外家徐氏,可是参与了谋逆的罪人。

  所以这个时候,新帝就更要想办法营造一个完美的形象,来消除外家谋逆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然,先帝此计若是只针对刘荃一人,那还谈不上一箭双雕的绝策……

  他真正要防范的,始终有摄政王刘煜。

  宾天前亲自用那道“可取而代之”的口谕把煜亲王这个新帝的皇叔置于尴尬为难的境地,再让刘荃用孝作为武器,抵御可能有不臣之心的皇叔。

  不论是反王造反,还是皇族夺嫡,无论再怎么牵强附会,也要“师出有名”。

  要么是清君侧、治小人,要么控诉暴君如何残暴不仁、不敬祖训、倒行逆施……总之造反的人必须要给天下人和后世一个理由,证明“不是他要造反,而是他不得不反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