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天的时间对考生们而言想必过得又快又难熬,最后连方长庚也心神不宁起来,不时地透过窗户看着远处分布两侧犹如一对巨大翅膀的号舍,除了饭点时上空会有袅袅升起的炊烟,其余时候则没有任何动静。

  直到天黑前最后一批考生出贡院,第一场乡试终于结束了。’

  经过弥封、誊写的卷子率先随机送到各位同考官的屋子,一共是两千份,他们需要在九月中旬前确定所有人的名次,时间紧张,每位同考官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即用他们专用的蓝色笔开始批卷。

  第132章 出发

  等到第二场放完最后一牌,又有一批卷子经过誊写后由内收掌官按第一场的抽签结果分到各位房官那里, 一点错都没出。

  如此过了五天, 方长庚和余觉殊分别收到了同考官荐上来的第一场的卷子。

  因为阅卷时间太紧, 后面两场的卷子往往来不及细看, 所以第一场的成绩最为阅卷官们所看重, 方长庚和余觉殊先分别选出自己认为好的,最后一同确定头场的头名,这样一来,这位头名只要在接下来两场中表现得不太差,就能上榜,至于能不能得解元,就得三场综合起来看了。

  他们这回要录取的仅五十名,比“百里挑一”还残酷,不仅为难考生,还为难他们这些阅卷官。

  不得不说, 做文章难, 肚子里没墨水就只能盯着白纸空瞪眼,但要评价一篇文章好不好, 就简单多了。更何况方长庚他们自己便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只消读上一遍,就能推断卷子主人的水平。

  既然送到方长庚这里的都是荐卷, 必然不会差到哪儿去,只不过大多都答得中规中矩,看多了就有些审美疲劳, 所以当方长庚看到其中一份用词简练,寥寥几语全答在点上的答卷时不由自主地惊叹了一声,心想敢这么写的人必然对自己的答案十分自信,应当有个好名次。

  他将自己经手的五十余份卷子按照优劣分成三摞,这份卷子自然就在最优那一摞。

  至于最后一摞都是他认为不该推荐上来的,直接打回原来那位同考官那里,让他再斟酌斟酌,如果还是觉得好,就再呈上来,方长庚最后决定要不要收。

  两天里方长庚连觉都睡不好,做梦梦里都是那些旋转飞舞的一个个蝇头小字,最后终于选出了二十五份优卷,还有十份作为第一名的候选,做完这些后就叫门口的兵丁去余觉殊那里知会一声。

  没过一会儿,余觉殊就捧着他的卷子过来了。

  “明天可就是十五了,咱们得把这’草元’选出来,我这里可有几个不错的。”余觉殊兴致勃勃地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