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凡是侍讲学士及侍读学士以下,编修检讨及以上的翰林官们都要参加这次大考,其中方长庚和冯廷书最受人瞩目,一来他们两个是上一届榜眼和探花,才思敏捷又年富力强,是最大的竞争对手。二来大考是他们任官后第一次考核,如果落到三等四等是极其丢脸的事,不少人想看他们的笑话。

  这次大考内容为一首诗加一篇赋,再加上一篇论,而对于翰林院来说,三年乃至更多年喝喝茶看看报纸的日子过下来,有些人早就松懈了学业,突然来了这么一场突击考试,可谓是压力山大,不过方长庚没那么着急,这三年来他也算饱览群书,不敢说进步多少,但应付考试应当不成问题,再说了就三天时间,又是考诗赋,临时抱佛脚都不顶用,还不如放轻松,看起来还帅一点儿。

  大考那天,方长庚和冯廷书同时出现在考场,同一天包括沈霖在内的庶吉士们同步进行着散馆考试,两人也算一对难兄难弟。

  监考的是吏部官员,试题发下来以后,方长庚阅览了一遍,诗题为“赋得更闻四明聪,五言排律八韵”,赋题乃“谦受益赋”,而论题竟是前朝史论!

  看来昭武帝对史书十分看重,不仅屡次下诏谕修改前史书,大考还出这种题,让方长庚不由得猜测会不会由昭武帝亲自阅卷。

  不管如何,昭武帝显然很在意后人对他的看法,对统治者而言,修史书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证明新朝成立的合法性,所以写这篇论的时候还得迎合昭武帝的立场发表自己的史学观点。

  方长庚心中略有些激动,只因为他为了这次任务几乎读过所有昭武帝关于修史的诏谕,深知他一颗渴望后人理解他的心,孔子至圣,编写完《春秋》后也曾发出“知我罪我”的感叹,昭武帝必然也知道他所作所为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但昭武帝绝不可能因为后人如何评说而什么都不做,唯愿后人能明是非采公论,慎重为之而已。对于修前朝史,正是要秉承这个原则进行才是。

  如此一想即柳暗花明,方长庚下笔一气呵成,十分顺畅,交卷以后也不再想结果如何,高高兴兴地去找沈霖去了。

  看沈霖的模样应该也做得不错,他是那种自己能考九十分就说自己考九十分甚至一百分的人,从来不会刻意隐瞒什么,让方长庚觉得与他相处十分轻松,而不像和其他人交流时总戴着面具。

  五天后,大考的成绩出来了。

  第122章 升官

  方长庚一走进编修院, 就看到冯廷书在院子里踱步, 一副心思重重的模样。

  方长庚走路弄出点声响, 冯廷书立即抬起头, 见是方长庚这才眉头一松展露笑脸:“今天你可比我晚到了。”

  方长庚哈哈一笑,平时他总是一众编修检讨中第一或第二到的, 今天也不知怎么的一不小心就睡过了头, 这才慢了一步。

  不过这也不重要,方长庚没回应他这句话,只是奇道:“你不进去,在院子里做什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