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票旨即为票拟,也叫做条旨。从全国各地递上来的奏章,在正式呈递到皇帝面前之前,都会先由内阁阁臣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且贴在奏折的上面,作为给皇帝的参考。

  如果皇帝看过之后确认无误的话,就可以直接按照阁臣的意思传下“圣意”。

  若是皇帝认为阁臣的票拟上头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皇帝就会御笔朱批,对票旨进行改动,甚至是全盘推翻。

  当然,一般来说,内阁大臣都是皇帝的心腹,和皇帝的政见都是比较一致的。

  如果是在比较重大的事件上,皇帝的想法和内阁大臣产生了分歧,内阁就会举行集体会议,共同商议此事。然后由首辅出面,集合内阁的意见,再与皇帝商议,以达成共识。

  裴清殊知道皇帝和目前的内阁大臣行事风格都是较为保守的,若是想让皇帝真正接受他这个接班人,一开始就不能太过激进。毕竟现在,还不是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大施拳脚的时候。

  所以在他正式登上皇位之前,裴清殊不打算做出什么太大的变革,以防生变。

  在他试着批阅了一段时间的奏折之后,无论是内阁还是皇帝那边都觉得十分满意。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皇帝就开始带着裴清殊上大朝会,让他在旁听政了。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和以皇子的身份上朝,感受完全不同。

  虽说皇子不同于一般的官员,地位超然,但大齐的皇子太多,皇帝基本上是把儿子们当成官员使的。

  过去裴清殊上朝的时候,就是按照他官员的品级站在人堆里。每次大朝会,他天不亮就要起来,急急忙忙赶进宫之后,还没办法立即见到皇帝,要等好久才能等到大朝会正式开始。

  现在就不一样了,等文武百官都进了宣政殿之后,裴清殊才会在太监高声唱出“太子殿下驾到”之后,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时,百官要向裴清殊行大礼,高呼“太子殿下千岁”。

  等他免了百官的礼之后,皇帝才会出来。裴清殊再和众大臣一起,向皇帝行礼,然后在皇帝左手边下首的位置上落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