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4 / 7)
在知道了这些事情之后, 皇帝不仅革了苏和泰与其他苏家人的职位, 还削去了宁远侯的爵位。苏家的人充军的充军,流放的流放,偌大一个宁远侯府,就这么散了。
……
叶家叛国通敌一案尘埃落定之后, 皇帝知道, 立太子一事应当提上议程了。
其实在很久之前,皇帝就隐约有了立裴清殊为太子的想法。
虽说裴清殊还年轻,排行又十分靠后,但他做事有分寸,才能远在皇帝之上,这些皇帝心里都是知道的。
而且, 公孙越的话,对皇帝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先前公孙越就劝过他,让他不要太过倚重苏家人。现在事实证明,公孙越是对的。
如果听从公孙越的建议,把江山交给裴清殊的话,或许当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不过这些,都是从理性角度考虑的。
从感情上来讲,皇帝自认和裴清殊的感情很好,他心里对这个儿子的感情是十分特殊的。
最关键的是,他又是俪妃的儿子。
如果裴清殊做了太子,将来又继承皇位的话,皇帝就不需要担心俪妃的后半生了。
所以说,无论是从理性,还是情感的角度出发,裴清殊都是最好的选择。
但却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诚然,裴清殊与俪妃十分相似,自然而然地就会让皇帝感到爱屋及乌。
↑返回顶部↑
……
叶家叛国通敌一案尘埃落定之后, 皇帝知道, 立太子一事应当提上议程了。
其实在很久之前,皇帝就隐约有了立裴清殊为太子的想法。
虽说裴清殊还年轻,排行又十分靠后,但他做事有分寸,才能远在皇帝之上,这些皇帝心里都是知道的。
而且, 公孙越的话,对皇帝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先前公孙越就劝过他,让他不要太过倚重苏家人。现在事实证明,公孙越是对的。
如果听从公孙越的建议,把江山交给裴清殊的话,或许当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不过这些,都是从理性角度考虑的。
从感情上来讲,皇帝自认和裴清殊的感情很好,他心里对这个儿子的感情是十分特殊的。
最关键的是,他又是俪妃的儿子。
如果裴清殊做了太子,将来又继承皇位的话,皇帝就不需要担心俪妃的后半生了。
所以说,无论是从理性,还是情感的角度出发,裴清殊都是最好的选择。
但却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诚然,裴清殊与俪妃十分相似,自然而然地就会让皇帝感到爱屋及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