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时候读完初小、高小就可以在村里当会计之类的,要是读了初中,去公社某份差事不成问题。而要想进县城找工作,那必须高中毕业的,中专就能分派很好的工作,更别说大专、本科。

  这个年代能考上大学真的是万里挑一,经常方圆几十里才那么一个大学生,一经传播那是轰动当地的,公社和县里都要表彰宣传的。

  然而要想从高小考上初中,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通常一个班级三四十个高校生,能升入初中的有三四个是不错的。

  而初中一个班三四十个人,能升入高中的,可能也就一两个。

  这时候的升学率,低得吓人,可一旦能升上去,还是非常好的出路。

  她和周明愈是现代人,无法彻底代入这时候的思维,而且年纪大了也没法再去读书,自然不适合去学校里当学生。

  但是莫应熠不一样。

  从长远来看,一个小孩子能读书还是要读书,当然她和周明愈也会好好引导约束他,尽量避开那些雷区就好。

  当然这时候读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时候读书人基本都是富裕家庭出来的,以前的地主、富农,至少也是中农,否则根本没有财力和空闲时间支撑读书。

  毕竟读书是非常奢侈的。

  上学不但要花学费,还要交各种杂费,准备纸笔书本费。

  小学将近五块一年,初中就要七八块,高中十来块,对于一年到头攒不下十块钱的农民来说,这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根本支撑不起。

  而因为贫穷,农民的教育观念就不强,也没有教育需求,所以上学的孩子很少。

  家里人不支持读书,上学条件又非常恶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