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方伯丰从衙门里退下,一心忙起农务和义学来,就有许多同僚好友来劝过。

  无外乎“书岂不是白读了”,“不能就此沉沦”,“必定东山再起”等等的话。

  一概言之,在他们看来,不当官、不能当上更大的官,只把自己从前学的能耐用在培育良种,叫更多人能认字读书这样的事情上,只能算“善事”,却不是为人的“正道”。

  读了书,最后不能做官,做的事情不能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名利声望,可称为“沉沦”。

  虽则明明方伯丰个人更擅长和喜好做这样的事情,且培育出良种来更是利益众人之事,能让更多原本不能读书认字的孩子能有个读书认字的地方,也是多给人铺条路的意思。但是从“正统”的标准来说,这些只能算“行善积德”,却又有些“不务正业”的意思在里头,——好处最后回不到自己身上,不能折成钱财名望,算什么“事业”!

  灵素就追究起来,若是把“权势名利”这些当做此间做人的出路,那这世上的人都不用活了。

  因最有权的或者是君主或者是宰相,余下的千千万人里,就算一生努力不懈,也没有机会当上宰相或者君主吧?那这不是必输之局?

  或者说不用做到皇帝,差不多就行了?这个“差不多”就是个泥潭了,差多少算不多?

  当上县令够不够?知府够不够?阁老够不够?不求观的观主又如何?

  更别说还有人生下来便是“太子皇孙”、“巨富独苗”,若以权势富贵为出路,这些人未免离“出路”太近了。还是说这个“资格”也是转世相传,等到“资格积累”足够了,就能转生成这样人物,继而“飞升”?

  只是几十年才出一个君主,出路真在此处,得多少时候才把人都“渡”走?!

  可见不能是这些。

  出路必得是人人时时都能行得的事,若不然,那些同他人相比注定是“输到底”的人投身此世上的缘由何在?

  总算燕先生一去,叫她偶然瞥见了此界的出路所在,——灵性破界。

  然而又不是所有的灵性都能破界飞升的,差别何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