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鉴赏的程序,首先是科学仪器的鉴定,然后是书法鉴赏家的鉴定,最后才是这些书法家们的意见。

  之所以让书法家们的意见放在最后,这是拍卖方的善意。免得一些书法家虽然自己写得好,但是鉴赏能力不怎么样,最后看走了眼,本来是借书法家提升拍卖品名气,结果成了书法家的丑闻,白白得罪了人。

  通过机器分析,这字,的确是唐朝的字。

  书法鉴赏家鉴定之后,认定这不是颜真卿的字。其理由,和萧悦跟乐正元说的一样。

  华盟的书法作品,“书”在前,“法”在后。“法”是技艺,而“书”则是文字,是书写者的思想。有的人的字只是单纯的记录,而许多书法家的字是依托于文章本身。

  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其流畅的书法也是源自流畅的行文,其潇洒的意味也是源自潇洒的辞藻,若没有他在兰亭和友人游玩的好心情,自然是写不出这飘逸的第一行书。

  颜真卿的字也是如此。

  在开元盛世时,颜真卿敬佩张旭,其字也充满着当时书法家那种被盛世书法家熏陶出来的磅礴之气。

  但在安史之乱时,他的字就变得充满着抑郁和悲愤之气,好似被千钧的重量压在心上,让观者也能看出他凌乱又急促的呼吸。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表示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季明文稿》。文稿气势磅礴,笔风苍劲豪放,常常写至枯笔,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萧悦所附身的文人最后的经历和颜真卿差不多,或者说,和颜真卿其兄弟颜杲卿一样,以书生文人之身守城,最终殉国。

  所以他对这一时期的颜真卿的心态共鸣很深,为突破瓶颈,他现在临摹作品便是颜真卿这一时期书法。

  系统中储存着大量颜真卿真迹,可供萧悦观摩。

  以萧悦对颜真卿书法的了解,不需多做观察,就能一眼断定这并非颜真卿真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