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6 / 7)
否则,难说不会再出个“章和事变”,逼自己退位,扶持某个皇子,比如太子,上位。
以前章和帝最仪仗、信任的太后,现在也很难说到底站在哪边。
更别说珍淑妃等人了。
指望着自己老了老了便软弱了,为了种种般般,待臣下优渥起来?
哼!
忘尘楼事件,最后演变成现在的结果,不说黄大人日日难以安睡,就是自认相当了解章和帝的曲青青,也大吃一惊。
章和帝会借由宵禁之事,清查吏治,这是全青青早早料到了的,也做了一些部署。但是她却以为章和帝这次必然会虎头蛇尾,倒不是觉得他会妥协于臣下的无声威胁,而是青青知道章和帝是个爱名到有执念的人,偏偏琼姑姑特意从这点入手……
原来,那四位花主和章和帝花船游乐,□□拖延只是拖延,重点却是直指人心。
历史上众多手腕了得的帝王,晚年却总是表现得莫名的软弱、伪善和昏聩。这并不是他们真的人老糊涂,而是种种偶然导致的必然。
人老,自然精力不足,于是少了大刀阔斧的雄心壮志;自然恐惧死亡,于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地迷信神道;自然考虑身后事,于是越发在意史书记载,迷恋“仁德”之名。
一旦待下宽和,多少贪腐成风、人浮于事,再不稀奇。
那山茶花主,浅语姑娘,才华出众,她读过的书,比许多颇有才名的贵女还多出几屋子——毕竟,一个是闲来无事的消遣,一个是凭其傍身的资本,目的不同,努力程度自然不同。于是她趁章和帝心情放松的时候,渐渐把话题引向“史书”,大加赞颂一些帝王的仁德贤明、爱民如子。
又仿若不经意地提到,“诸如我大汤许多律法,颇有不近人情处,但当今圣上依托民情,对许多事一笑置之,这才有了我等可怜人的一席谋生地。可见仁德爱民,实是圣明天子之共性。”
琼姑姑自然没猜到这位“伯爷”竟然是当今圣上,但是她本来针对年老上位者的做法却比想象的还要恰如其分。章和帝闻言,也是大受触动。
他登基以来,文武皆治,功盖千秋,可是因性情严肃,难免失之宽和,百姓不言,官员却常有悲愤之语。一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史书上可能会有明晃晃的“刻薄寡恩”四个字,一应将自己的功劳苦劳全给盖过去,章和帝就觉得不寒而栗。
↑返回顶部↑
以前章和帝最仪仗、信任的太后,现在也很难说到底站在哪边。
更别说珍淑妃等人了。
指望着自己老了老了便软弱了,为了种种般般,待臣下优渥起来?
哼!
忘尘楼事件,最后演变成现在的结果,不说黄大人日日难以安睡,就是自认相当了解章和帝的曲青青,也大吃一惊。
章和帝会借由宵禁之事,清查吏治,这是全青青早早料到了的,也做了一些部署。但是她却以为章和帝这次必然会虎头蛇尾,倒不是觉得他会妥协于臣下的无声威胁,而是青青知道章和帝是个爱名到有执念的人,偏偏琼姑姑特意从这点入手……
原来,那四位花主和章和帝花船游乐,□□拖延只是拖延,重点却是直指人心。
历史上众多手腕了得的帝王,晚年却总是表现得莫名的软弱、伪善和昏聩。这并不是他们真的人老糊涂,而是种种偶然导致的必然。
人老,自然精力不足,于是少了大刀阔斧的雄心壮志;自然恐惧死亡,于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地迷信神道;自然考虑身后事,于是越发在意史书记载,迷恋“仁德”之名。
一旦待下宽和,多少贪腐成风、人浮于事,再不稀奇。
那山茶花主,浅语姑娘,才华出众,她读过的书,比许多颇有才名的贵女还多出几屋子——毕竟,一个是闲来无事的消遣,一个是凭其傍身的资本,目的不同,努力程度自然不同。于是她趁章和帝心情放松的时候,渐渐把话题引向“史书”,大加赞颂一些帝王的仁德贤明、爱民如子。
又仿若不经意地提到,“诸如我大汤许多律法,颇有不近人情处,但当今圣上依托民情,对许多事一笑置之,这才有了我等可怜人的一席谋生地。可见仁德爱民,实是圣明天子之共性。”
琼姑姑自然没猜到这位“伯爷”竟然是当今圣上,但是她本来针对年老上位者的做法却比想象的还要恰如其分。章和帝闻言,也是大受触动。
他登基以来,文武皆治,功盖千秋,可是因性情严肃,难免失之宽和,百姓不言,官员却常有悲愤之语。一想到自己百年之后,史书上可能会有明晃晃的“刻薄寡恩”四个字,一应将自己的功劳苦劳全给盖过去,章和帝就觉得不寒而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