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3 / 7)
是夜,章和帝留宿长春宫。
是夜,南蛮公主因水土不服,病逝。
次日,章和帝在朝堂上略带忧愁地对众人说:“四皇子偶感风寒,病体沉重,即日免职闭府。众卿家无事不可搅扰。”
众臣自然说些“圣上慈父心肠”或者“四皇子素来健康,定能很快康复”等等废话,心里却都明白,四皇子是废了,独孤家今后只能隐忍,朱家……
又一日,寒食过,清明至。
民间祭祖扫墓,登高踏青,赋诗抒怀。
宫中也要缅怀先祖,却并不像除夕时那样隆重祭祀,而是等一大清早,章和帝带着所有皇子皇孙前往宫中祠堂(非皇陵)拜祭后,两宫太后、章和帝、皇后和他们点选的几位妃嫔,一起前往护国寺祈福。因为前朝重道教,大汤朝就更加宣扬儒家礼教和倾向于佛教,是以这时期,高僧神尼地位尊崇,佛寺也香火鼎盛。
这一次章和帝带了青青和林宝林,两宫太后都带上了自己的侄女,皇后带了二皇子的生母吴德仪,宫中贤妃和丽妃暂管。
三千御林军骑着高头大马开道,又有太监宫女锣鼓鸣响,甩鞭洒水,九辆华贵马车缓缓前行,十多辆宫人乘坐或是装有货物的灰扑扑马车稍远跟随,另外三千甲胄士踏着沉重的步伐殿后。
青青被章和帝叫去了御辇。
即使是六匹马拉得“豪车”,也非常不舒服。
青青甚至怀疑,古代孕妇们坐这样颠簸的马车,不会把孩子给抖出来么?反正青青现在是有点儿后悔出来放风地决定了。
章和帝不知道青青的腹诽,犹自一边温柔深情地揽着她,一边透过宫人撩起的窗帘看着外间的景色。说实话,比起每年都乘坐大船顺着运河巡游的先皇,最多到过北边围场狩猎会谈,一辈子都在京城近郊打转的章和帝要可怜多了。现在他看得这样津津有味,也是正常的。
快两个时辰后,车队抵达西山,大名叫清凉山的。要论起来,大汤朝真正有名有灵的佛教名山并不包括这低低矮矮的清凉山,这里的护国寺在前朝更是一座无名小庙而已。架不住它曾经收留过落难的开国皇帝,后来自然被封为“护国”,到了章和帝时期,清凉山护国寺俨然已经成为大汤佛寺之首,圣僧们无不前往论道取经。
现在护国寺的主持是明远大和尚,善名远播,处事和缓。还有一位更有名的高僧偶尔在此隐修,为明远大和尚的师兄,法号明觉,学识渊博,佛法精深,德行出众,擅医,懂观人望气之术,通幽冥人事之变。因太过超然外物,心如佛陀,常年行游在外,感悟修行,普世救人,偶尔才回到护国寺静参。明觉大师年已耳顺,为人浅淡,虽常年治病救人、度化众生,却从不与人深交。唯一例外的,就是当世一位大才子,从小就被高僧们惊叹“颇有佛缘”的,字摩瞻的苏诘。这位大才子现年三十岁,出身大贵族,幼年因“佛性”成名,少年传出惊世诗作,擅诗、书、画、乐,年十五高中状元,官至从一品太子太傅,二十四岁辞官,章和帝爱之,坚留不得,遂赠“化外丞相”金牌,位同一品大员。摩瞻容貌俊美,身形清瘦,仪态淡雅,曾有“环佩蔬果满车”的盛况,是大汤朝一位传奇人物。
↑返回顶部↑
是夜,南蛮公主因水土不服,病逝。
次日,章和帝在朝堂上略带忧愁地对众人说:“四皇子偶感风寒,病体沉重,即日免职闭府。众卿家无事不可搅扰。”
众臣自然说些“圣上慈父心肠”或者“四皇子素来健康,定能很快康复”等等废话,心里却都明白,四皇子是废了,独孤家今后只能隐忍,朱家……
又一日,寒食过,清明至。
民间祭祖扫墓,登高踏青,赋诗抒怀。
宫中也要缅怀先祖,却并不像除夕时那样隆重祭祀,而是等一大清早,章和帝带着所有皇子皇孙前往宫中祠堂(非皇陵)拜祭后,两宫太后、章和帝、皇后和他们点选的几位妃嫔,一起前往护国寺祈福。因为前朝重道教,大汤朝就更加宣扬儒家礼教和倾向于佛教,是以这时期,高僧神尼地位尊崇,佛寺也香火鼎盛。
这一次章和帝带了青青和林宝林,两宫太后都带上了自己的侄女,皇后带了二皇子的生母吴德仪,宫中贤妃和丽妃暂管。
三千御林军骑着高头大马开道,又有太监宫女锣鼓鸣响,甩鞭洒水,九辆华贵马车缓缓前行,十多辆宫人乘坐或是装有货物的灰扑扑马车稍远跟随,另外三千甲胄士踏着沉重的步伐殿后。
青青被章和帝叫去了御辇。
即使是六匹马拉得“豪车”,也非常不舒服。
青青甚至怀疑,古代孕妇们坐这样颠簸的马车,不会把孩子给抖出来么?反正青青现在是有点儿后悔出来放风地决定了。
章和帝不知道青青的腹诽,犹自一边温柔深情地揽着她,一边透过宫人撩起的窗帘看着外间的景色。说实话,比起每年都乘坐大船顺着运河巡游的先皇,最多到过北边围场狩猎会谈,一辈子都在京城近郊打转的章和帝要可怜多了。现在他看得这样津津有味,也是正常的。
快两个时辰后,车队抵达西山,大名叫清凉山的。要论起来,大汤朝真正有名有灵的佛教名山并不包括这低低矮矮的清凉山,这里的护国寺在前朝更是一座无名小庙而已。架不住它曾经收留过落难的开国皇帝,后来自然被封为“护国”,到了章和帝时期,清凉山护国寺俨然已经成为大汤佛寺之首,圣僧们无不前往论道取经。
现在护国寺的主持是明远大和尚,善名远播,处事和缓。还有一位更有名的高僧偶尔在此隐修,为明远大和尚的师兄,法号明觉,学识渊博,佛法精深,德行出众,擅医,懂观人望气之术,通幽冥人事之变。因太过超然外物,心如佛陀,常年行游在外,感悟修行,普世救人,偶尔才回到护国寺静参。明觉大师年已耳顺,为人浅淡,虽常年治病救人、度化众生,却从不与人深交。唯一例外的,就是当世一位大才子,从小就被高僧们惊叹“颇有佛缘”的,字摩瞻的苏诘。这位大才子现年三十岁,出身大贵族,幼年因“佛性”成名,少年传出惊世诗作,擅诗、书、画、乐,年十五高中状元,官至从一品太子太傅,二十四岁辞官,章和帝爱之,坚留不得,遂赠“化外丞相”金牌,位同一品大员。摩瞻容貌俊美,身形清瘦,仪态淡雅,曾有“环佩蔬果满车”的盛况,是大汤朝一位传奇人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