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脸上永远挂着笑容的小范师傅头一回露出愁容,“住在隔壁的李善人提过说就这两天会送来的,可能是我用得太快了。”他瞅着空空如也的油罐子,不免有点儿懊恼:这里还有百十号人,等着吃晚饭那。没有油,这该如何是好?

  阿俏正在将她师父事先腌好的雪里蕻切成碎末,听见范盛光这样说,抬起头环视厨房一圈,想找找有什么替代品。

  此前阿俏听西林馆的人说过,这座飞行学校是很多有识之士一起募捐,再加上学员家里所做的贡献,才得以建起来的。学校的经费一直很紧张,大部分的费用都投入在了购买材料和各种实验用品上了,学员与教官平时生活上的经费很少,因此惠山这一带附近的乡邻便会时不时地送一些必备品、粮食、菜蔬过来,与这次静观师太送干菜腌菜一样,他们送这些东西过来,是纯出于对学校的支持,不收取半分费用的。就连像小范师傅这样的,也都是没有工钱,前来学校义务“帮忙”的。

  所以小范师傅提到隔壁李善人要送油过来,可是这稍许耽搁了一天两天的,学校里的油罐就见了底。

  阿俏想着,伸手指着墙上钩着的一整爿五花肉,说:“范师傅,我可以割一小片用用吗?不仅有油,也能切出点儿肉丝,做个雪笋炒肉丝的浇头。”

  范盛光伸手在自己脑后响亮地拍了一记,大声说:“把这茬儿给忘了。”

  中华烹饪,并非一定要用外头购置的成品好油,实在没有油用了,割一块肥肉下来炼猪油就成,炼出来还有小小香香脆脆的油渣,只要不怕腻,尝起来其实也挺可口的。

  只不过厨房里没有现成可以用于炼油的肥肉块儿,所以阿俏盯上了一块猪五花。

  “阿俏你脑子动得真快。”范盛光由衷地夸奖,过去将那块五花肉取了下来。

  “真不用这么多,多了就腻了。”阿俏赶紧说,只取刀划了一块下来,细细地切成丝,然后径直放在锅里,用小火一点一点地煸香,待到油沁出来,将半肥半瘦的肉丝煎到表面金黄,然后马上拨旺灶膛里的火,下冬笋片,炒至七八分熟,再下切碎的雪里蕻。雪里蕻自带咸味,连调味也不用了。

  食堂的厨房里顿时香味扑鼻,阿俏手腕一抖,立即起锅,将一大锅雪笋炒肉丝的浇头盛起来,搁在一只巨大的海碗里,转头对小范师傅说:“这下做好了,回头您那里的面条儿可以随吃随下,面条一熟就浇上这些浇头,就是一碗好面。”

  范盛光一边听一边笑着点头。两人正说着话,那雪笋炒肉丝的香味儿已经招了好些人快步走进食堂。

  其中一人正是归国学者邓启明教授,他与孟景良等几人一起过来食堂,原本准备随便吃点东西充饥,填饱肚子之后继续试验,没曾想竟然闻到了这样熟悉的香味。邓教授忍不住快步走过来,激动地说:“在海外漂泊二十余年,已经很久很久没有闻到这样的味道了!这番回到故土,品尝到这乡味,简直死而无憾了!”

  这位邓教授幼时就住在太湖畔,少年时离家,老大不小了才从万里之外回归故土,陡然间闻到记忆深处的味道,自然激动。

  范盛光赶紧招呼他:“邓教授唉,您可千万别这么说,咱们新来的这位阮家的小姑娘,人家可是十八般厨艺,样样精通的,回头她再给您露上一手,做个新鲜菜式,您这又将这雪笋面的味儿给忘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