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说得对!那我明天就跟他们说,要买书先给个定金在我这里,等开了年,店里开门了加印出来,大伙儿再过来拿书付剩下的钱。”韩妈也是被烦的不行,本来女儿寒假要留在省城给人家补习,儿子也要在那边补习,她就想着趁现在不忙,赶紧做些好吃的拿过去,被这帮人闹的她连香肠都没时间去装了。

  “小美她爸,帮我把这鹅毛拔一下,我去张屠户那里订些肉,明天天气好,咱们把过年的香肠装起来。”

  “知道了,今年香肠要多装几十斤,给邹老弟他们送二十斤,还有韩校长和小美她班主任家里也要各送十斤,小美和小荣在市区补习也要带一点过去。”韩爸顶着一头棉絮从偏房走出来,他正在和韩家二叔把家里旧的棉絮拆了,准备去重新加工一下,这个年代农村人盖的被褥一般都是棉花做的,隔两三年就变薄不暖和了,需要重新加工一下,加一些新棉花进去。

  原本这种事情都是家里的女人做的,不过韩家两个男人都是疼媳妇儿的,这种力气活一般都是自己做了。

  “还用你说?我早就定好肠衣了,今年咱们家也不缺这点钱,我想着索性就做个一百多斤,咱们自己家吃点,各家送点,往常咱们家手头紧舍不得做,都是人家送给我们吃,今年手头松泛了,怎么也得还回去。”韩妈拿肥皂洗了洗手。

  “妈那里也送十斤,你再让张屠户留二十斤猪板油,到时候给妈带过去,她自己肯定舍不得买。”韩爸忙提醒道,他嘴里的“妈”,自然就是韩小美的外婆了。

  吴姥姥平时生活节俭得很,自己什么都舍不得吃,往年都是趁着过年大家宰杀鸡鸭的时候,去养鸡的那里帮忙宰杀鸡鸭,这样就可以花很少的钱买一些鸡油鸭油之类的,拿回来用粗盐腌制了,做成腊油,留着第二年吃,虽然不如猪油好吃,但好歹也算是荤油了。

  今年韩家经济条件好点了,韩爸这个女婿便不肯再让丈母娘这么辛苦了,趁着养鸡场还没有开始宰杀鸡鸭,赶紧让老婆买些猪油送过去,吴姥姥年纪大了,也该吃点好的了,要不是她老人家坚持不肯让女儿女婿养老,他都想把吴姥姥接到家里来了,和自家老娘也好有个伴。

  韩妈“嗳”了一声,心里暖暖的,丈夫就是这点好,只要他能做到的,能给的,对家人从来都不会吝啬,他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唯一的爱好就是钓鱼,现在家里忙起来了,连钓鱼都很少去了。

  a省的人喜欢吃香肠,每年入冬之后做香肠的人都很多,不过乡下舍得一次做很多的人家少,只有那些孩子在外面打工的,自己舍不得吃,也要给孩子做一点,香肠晒好了可以保存很久,离家在外的游子们想家了,在饭里面蒸一碟香肠,便能尝到家乡的味道,也算是另外一种安慰了。

  张屠户是镇上唯一一个杀猪的,很有生意头脑,不但杀猪,家里还置办了装香肠的工具和宰杀鸡鸭的东西,镇上很多人家办红白喜事需要大批宰杀的时候都会去他们家,韩妈之前有点怕见到张屠户,接到女儿电话可就再也不怕了。

  “阿红妹子,你家小美编的那个题库到货了吗?”没错!张屠户家里有三个闺女在上学,为了买题库,已经化身催更党,见到韩妈就要催一次。韩妈为了躲开他,现在买肉都让韩爸来买了。

  “正想来跟你说呢,小美来电话了,说那个题库印刷费用挺高的,担心印多了卖不掉,所以让想买的先交个定金,五毛一块的都成,买几本交几份定金,年后就可以加印出来了,到时候我给你送来。”韩妈解释道,“张大哥你别见怪啊,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知道,而且人家印刷厂印东西也要先付定金的。”

  “这有什么?你等着,我这就去给你拿钱。”张屠户高兴地擦了擦手,转身去屋子里,打开装钱的铁匣子,从里面拿了三块钱出来,“给,帮我留三本,我要不是店里太忙早就去买了。”

  张屠户为这事儿差点被家里的三个千金给埋怨死了,酒都不给喝了。接近年关,因为年底要买猪肉的人多,前段时间张屠户就带着几个帮手去乡下采购生猪去了,老婆要在家里看店,三个闺女就被送到姥姥家去了,等知道题库的事儿,他老婆去韩家一问,人家早卖完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