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3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德源觉得有必要和鲁家主聊一聊。他虽和鲁家主不熟,却可以让安平伯代为引荐。

  高飞案很快就有了新的进展。当然,因为整个案件没有进行公开审理,这些新进展都不为外人所知,只是被审案的官员呈到了圣上面前。高飞提供的证据上的镇国公私印把镇国公的义子杭胜牵扯了进来,本以为这事是杭胜仗着镇国公的权势做下的,不想在调查杭胜时,又把成家的人牵扯了进来。

  成家现任家主是宫里德妃的兄长,也是二皇子的舅舅。

  成家和柳家一样,是以军功发家的。不过,成家的基业都在南边。如今南边安稳并没有那么多的仗要打,成家就比柳家低调了很多。这几年,成家主的长子在南方军中驻守,他本人则留在京城中。

  再说镇国公的义子杭胜,他本是军中孤儿。

  西北那边民风彪悍,女子改嫁是常见的事,那些丈夫战死沙场的妻子往往会带着子女一起改嫁。若得遇良人,孩子们在新家庭中会得到很好的照顾,能有口饭吃,也能有件衣服穿。但是,有时候孩子们在新家庭中的日子会变得很艰难。镇国公便在西北十城中建了恩济堂,用以收养烈士们的孩子。

  杭胜的父亲是个老兵。在他三岁时,他父亲牺牲了,他母亲委-身给一个皮毛商人做妾,跟着商人离开了西北。杭胜就进了恩济堂。他在恩济堂中长到了十三岁,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开始面临选择了。

  虽然他们都是烈士后代,但恩济堂并不要求他们长大后一定要参军。想种地的就去种地,想学点字去行商的就好好学,想学医的就学医……当然,如果他们有志气要上场杀敌,恩济堂更不会反对。

  十三岁的杭胜选择参军。然后,他和其他选择参军的孩子一起被丢到了兵营中进行训练。

  在兵营中训练了两年,十五岁的杭胜第一次上战场,表现得可圈可点。兵营中,和他一样优秀的年轻人还有好几位。镇国公那时已经起了要培养继承人的心思,就在暗中观察着他们。杭胜很快就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了。他上了战场时勇猛,下了战场时关爱战友,并且还一直勤加锻炼、自学兵书。

  镇国公爱惜人才,特意派了老兵去教导他。在杭胜十八岁时,他已经是兵营中一位人缘很好、战功不错的小将了。关注了他三年的镇国公亲自召见了他,在询问过他的意见后,将杭胜收为了义子。

  这已经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了,现在杭胜二十二岁。

  而高飞母族几十人被无辜杀害的事也发生在三四年前。

  也就是说,镇国公收杭胜为义子和高飞母族被杀两件事是前后脚发生的。

  收杭胜为义子时,镇国公自觉还能撑上十到十五年,等他退下来时,杭胜正好是而立之年,正是年轻力壮却又积攒了不少经验的年纪。在他看来,敢于上场杀敌的杭胜到那时候应该能挑起重担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