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你是怎么想到的,出盐的关键竟然是降温吗?”边静玉觉得沈怡特别厉害。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到的,感觉就是脑抽了。”沈怡老老实实地说。

  两个古人不懂其中的原理,但不管怎么说,他们确实知道了盐水出盐的规律,一是降温,二是增加盐水的浓度。南行的一路上,他们几乎都泡在了船上的厨房里,整日做些别人眼里没有意义的事。

  边静玉脑海中上演的戏变成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是干柴烈火》。

  真·干柴烈火。

  因为,两人在做实验时差一点把船上的厨房给烧了。

  裘管事头疼不已。边家表少爷晕船,裘管事怕家主怪他没照顾好少爷,他头疼;边家表少爷不晕船了,天天带着沈少爷躲在厨房里做一些奇怪的事,他又怕表少爷把一艘好船折腾坏了,继续头疼。

  第45章

  想要在科学研究中得到成果,这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即使沈怡和边静玉已经总结出了盐水出盐的规律,但是从找到规律到实现晒盐的可行性,这里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他们其实还想再深入仔细地研究下,但手头的工具和实验条件都太粗糙了。

  边静玉说:“虽说降温可以出盐,但温度很难控制,这成本比煮盐的成本还高。”

  他们做实验时,想用冰块就用冰块,想隔水加热就隔水加热。但如果真用这种方法来制盐,想要得到一次几百上千斤的产量,冰块和加热时用的柴炭就供应不起了,还不如直接煮盐呢!如果寄希望于自然降温,比如说昼夜温差等,这里头的限制条件太大,千百年来不过只出了一个眉宁县的盐池。

  降温不行,那就只能往蒸发水汽的方向研究了。

  “限制条件依然很大……”边静玉学沈怡的样子,一边说话,一边用笔在纸上记录,“除非当地的太阳很大,盐水中的水能被迅速蒸发,否则晒一次盐的周期太长了,成本虽然低,但出盐效率也低。”

  “不光要太阳大、温度高,还必须是少雨气候。”沈怡注意到边静玉的鼻尖有一抹灰黑色的痕迹,那是烧火时不小心沾上的灰。他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很想伸手帮边静玉把灰擦了,却又忍着没出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